鼎龙股份(300054) 半导体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已成为驱动业绩增长重要动力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4-30 13:57:07 评论:0

  鼎龙股份(300054)

  事项: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38亿元,同比增长25.1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134.54%。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24亿元,同比增长16.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72.84%。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半导体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双增长的重要动力: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38亿元(+25.14%YoY),归母净利润为5.21亿元(+134.54%YoY),主要系半导体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双增长的重要动力。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46.88%(+9.93pct YoY)和19.14%(+8.35pct YoY)。从费用端来看,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6.26%(-0.06pct YoY),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4%(-0.53pct YoY)、8.21%(+0.55pct YoY)、0.35%(+0.32pct YoY)和13.86%(-0.40pctYoY)。从营收结构上看,2024年,公司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业务稳健运营,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不含打印耗材芯片),较上年同期持平;半导体板块业务(含半导体材料业务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应用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77.40%。半导体业务具体来看:1)CMP抛光垫业务:2024年,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71.51%;2)CMP抛光液、清洗液业务:2024年,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78.89%;3)半导体显示材料业务:2024年,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131.12%;4)高端晶圆光刻胶业务:2024年,公司浸没式ArF及KrF晶圆光刻胶产品首获国内主流晶圆厂客户订单;5)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业务:2024年,公司首次获得半导体封装PI、临时键合胶产品的采购订单,合计销售收入544万元。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各产品线同步推进,高端晶圆光刻胶、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业务已有订单:2025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24亿元(+16.37%YoY,-9.65%QoQ),归母净利润1.41亿元(+72.84%YoY,-2.34%QoQ),CMP抛光材料及显示材料业务持续放量中。Q1单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8.82%(+4.56pct YoY,+0.80pct QoQ)和20.44%(+4.31pct YoY,+2.16pct QoQ)。各业务具体经营情况如下:(1)CMP抛光垫: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63.14%,环比增长13.83%。(2)CMP抛光液、清洗液: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19万元,同比增长53.64%。(3)半导体显示材料: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85.61%,环比增长8.48%。(4)高端晶圆光刻胶、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业务:合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29万元,已有订单产品不断放量,更多新产品的验证导入持续推进。(5)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应用:受打印复印耗材原装芯片新品发布较去年同期同比减少,以及新领域芯片开发影响,净利润同比有所收窄。(6)打印复印通用耗材板块:经营情况保持稳定,受终端市场需求影响,营业收入同比略降,归母净利润同比收窄。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重点聚焦半导体创新材料领域中半导体制造用CMP工艺材料和晶圆光刻胶、半导体显示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三个细分板块,并且围绕着泛半导体应用领域当中的核心材料,打造进口替代类半导体材料的平台型企业。我们看好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平台化研发能力,各业务产品线的稳步放量。综合公司最新财报,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7.15亿(前值为7.41亿)、9.38亿(前值为10.37亿元)、11.42亿(新增),EPS分别为0.76元、1.00元和1.22元,对应4月29日收盘价PE分别为38.5X、29.4X和24.1X,公司半导体业务经营态势持续向好,且考虑到公司作为平台型材料公司的多点布局,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可能不及预期:如若行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产生一定影响。(2)市场竞争加剧:一旦公司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服务质量有所下滑,都可能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市场份额将被抢夺。(3)新产品研发、客户认证不及预期:半导体材料属于技术和客户认证门槛较高的市场,如果产品良率达不到预期或者客户测试认证进展较慢导致量产节奏延缓,可能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