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科技(000733) 24年年报及25Q1点评:业绩短期承压,新兴战略行业挖掘新增量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5-08 14:08:29 评论:0

  振华科技(000733)

  报告摘要

  事件:公司4月24日公告,2024年实现营收(52.19亿元,-32.99%),归母净利润(9.70亿元,-63.83%),毛利率(49.70%,-9.65pcts),净利率(18.60%,-15.85pcts)。202501实现营收(9.08亿元,同比-10.45%,环比-38.62%),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42.60%,环比-82.03%),毛利率(42.49%,同比-5.07pcts,环比-7.46pcts),净利率(6.45%,同比-3.60pcts,环比-15.58pcts)

  深耕电子元器件行业,军品为基,向高端民用领域拓展。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集团下以电子元器件为核心业务企业,是我国在高新电子元器件领域产品体系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以基础元器件、电子功能材料混台集成电路以及应用开发四大业务板块,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及核工业等重要领域,公司产品性能、质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此外,公司积极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民用航空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延伸,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行业竞争加剧及调整影响业绩,新兴战略行业挖掘新增量。2024年公司营收(52.19亿元,-32.99%)和归母净利润(9.70亿元,-63.83%)均大幅下降,主要系在新型电子集中采购、单价下调、门槛降低等情况下,基础元器件的行业竞争加剧,同时,装备采购节奏调整、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研发转化周期延长等因素挤压公司利润空间,进而导致公司毛利率(49.70%,-9.65pcts)下降,而净利率(18.60%,-15.85pcts降幅高于毛利率下降幅度,我们认为主要系期间费用率(26.67%,+7.48pcts)增加,以及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1.06亿元,+41.71%)和信用减值损失(-0.94亿元,+83.66%)增加所致

  我们依然认为,随着军用装备送代升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高新电子元器件需求也随之增加,此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民用航空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新型电子元器件带来了新增的增量市场。

  25年一季度合同负债大幅增加,行业需求向好。202501.公司收入(9.08亿元,-10.45%)和归母净利润(0.59亿元,-42.60%)虽然继续下滑,但合司负债(0.30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7.99%)大幅增长,预收货款的增加或表明公司需求向好,业绩或将重回上升趋势。

  持续加强技术能力,关注前沿技术研究。2024年公司三费费率(19.78%+6.25pcts)增幅较大,主要系管理费用率(13.87%,+4.73pcts)增加所致,销售费用率(5.72%,+1.77pcts),财务费用率(0.19%,-0.25pcts)小幅下降。

  公司围绕主业不断芬实技术能力,研发费用(3.59亿元,-18.39%)有所下降,主要系客户需求尚未明确,部分项目处于停、转、缓状态,但公司研发费用率(6.89%,+1.23pcts)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公司着力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等工作,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增加,公司交付或将提速。资产负债端来看,2024年公司存货(22.43亿元,+7.01%)有所增加,主要系为满足订单交付要求在产品(6.61亿元、+14.48%)和库存商品(3.64亿元、+19.57%)增加所致,我们认为或表明公司需求改善,交付或将提速。

  现金流量端来看,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9亿元,-98.05%)大幅减少,主要系公司银行结构性存款到期,以及出售贵阳银行和创云信股票获得收入增加所致

  技术升级、自主可控为电子元器件行业注入发展动能。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家科技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浪潮的驱动下,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升级,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加速送代。从军用层面来看,军用电子元器件作为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组成,其可靠性及供应能力至关重要,在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等因素扰动下,电子元器件自主可控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需求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1、公司作为我国特种电子元器件行业头部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大背景,带动需求持续提升。此外,公司积极开拓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民用航空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2、公司持续推动产线的数智化升级改造,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抓手,全面提升运营效率与产品品质,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3、公司以低成本、规模化的产品盈利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完善产品系列、扩大应用领域,带动业绩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89亿元、65.97亿元和77.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亿元、11.78亿元和14.02亿元,EPS分别为1.81元、2.13元和2.53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3元、对应2025-2027年预测EPS的35倍、30倍及25倍PE

  风险提示

  该心竞争力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采购风险,财务风险等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