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先进(688234)年报&一季报点评:经营盈利再创佳绩,产能落地&大尺寸升级稳步推进
天岳先进(688234)
投资摘要
事件概述
4月30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公司2025Q1实现营收4.08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略降4.25%;根据公司3月28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68亿元,yoy+41.37%;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全面扭亏为盈。
分析与判断
经营再创佳绩,盈利全面走向正轨。2024年碳化硅材料在终端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储能以及AI等应用领域的加速渗透带动其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司深耕碳化硅衬底主业,兼顾研发创新与市场开拓,加强同国内外知名客户深入合作。2024年在产能得到持续释放、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背景下,公司营收延续2023年的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公司强化降本增效和管理能力使得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4年天岳先进综合毛利率达到25.90%,yoy+10.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碳化硅衬底全年毛利率为32.92%,yoy+15.39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在实现扭亏为盈的同时,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同比改善。2025Q1公司营收同比略降,毛利率为23.95%,相比2024年全年平均有所回落,但较2024年同期依然同比增长2.03个百分点。
产能建设&大尺寸转型稳步推进,聚焦研发把握行业战略先机。公司专注于高品质碳化硅衬底的研发与产业化:1)产能方面,上海工厂已于年中提前达到年产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规划,二阶段产能提升规划有序推进,济南工厂的产能产量稳步推进,2024全年公司碳化硅衬底产量达到41.02万片,yoy+56.56%;公司前瞻布局已具备领先的8英寸导电型衬底产品质量和批量供应能力,成为全球少数能够批量出货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市场参与者之一,持续推动头部客户积极向8英寸转型。2)技术层面,公司积极探索碳化硅在电网端的应用潜力,并于2024年11月成功向客户交付高质量低阻P型碳化硅衬底,后者有望极大加速高性能SiC-IGBT的发展进程,助力高端特高压功率器件国产化。公司继续发掘大尺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并于2024年11月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相较于应用逐步推广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更大的尺寸能够进一步扩大单片晶圆上可用于芯片制造的面积,并在相同良率条件下大幅提升合格芯片产量,长期助力碳化硅产业规模降本。根据权威行业调研机构日本富士经济报告测算,公司在2024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中以22.80%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二。我们认为,公司有效产能的持续稳定落地、8英寸衬底产品质量及批量供应能力以及在更大尺寸产品端的先行布局为公司未来扩大合作规模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终端应用创新升级长期驱动碳化硅需求,公司卡位衬底环节长期增长空间广阔。当前碳化硅材料正在新能源和AI两大产业的带动下赋能未来科技革命。凭借材料特性优势,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能够提升电力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转换效率,赋能电动汽车、光伏储能系统、电力供应等终端,推动能源体系向低碳化跃迁;AI及周边应用持续向各行业渗透,数据中心作为支撑AI算力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电力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升级需要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支撑。碳化硅材料为AI端侧的应用推广提供条件,其中碳化硅基材料的光波导应用于AI眼镜中可以实现更大的视场角和结构更简单的全彩显示,同时进一步减少AI眼镜的尺寸、重量以及制造成本和复杂性。在终端应用创新层出不穷,碳化硅产业持续加速扩张背景下,公司通过前期布局,已跻身为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已与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中一半以上的制造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公司的碳化硅衬底经客户制成功率器件及射频器件,该等器件最终应用于诸如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及光伏系统等多领域的终端产品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扩张带动碳化硅材料加速渗透,预计到2030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2.60%,有望带动碳化硅衬底端市场规模增长至人民币664亿元,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产业核心厂商,成长空间依旧广阔。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96/4.78/6.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9/1.11/1.48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87/54/40倍。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