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宏观数据系列之九:如何理解出口交货值和出口金额差异?
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肆意滥用关税手段,造成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陡增。从出口相关指标来看,当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出口数据的“信号噪音”陡然放大——海关口径的出口额4月同比由前值12.3%缓降至8.1%,但工业端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由3月的7.7%骤降至4月的0.9%。
什么是范口交货值和口金额?两者统计的美异别有哪邮些?影响出口交货值和出口额背离的因素文有哪些?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这两个统计指标的挖掘解析,理解当下市场关切的出口指标出现的数据分歧,在指标不同走向中摸清出口真实脉搏,及时准确跟踪贸易形势变化什么是出口交货值和出口金额?从指标定义来看,出口交货值和出口金额分属不同范畴。出口交货值属于工业统计范畴,由国家统计局统计发布,反映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端交付出口的货值。出口金额则属于海关统计范畴,由海关总署统计发布,记录所有实际完成跨境通关、并引起境内物质存量增加或减少的货物价值。
出口交货值利和出口金额有二大核心美异:首先是统计时点,出口金额以海关报关为准,出口交货值以工业企业实际销售时间为准,因此二者在报告上存在时间差;其次是计价方式,出口金额按货物离岸价格(FOB)作全值统计,而出口交货值对于本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按实际销售平均单价统计,对于来料加工产品,仅按加工费收入统计;最后是统计范围,出口交货值仅覆盖规上工业领域生产端,而出口金额反映全经济领域流通端。两者统计范围美异体现在二个维度:一是企业覆盖度;二是商品覆盖度;三是贸易链条覆盖度。
影响出口交货值和出口额背离的因素有哪些?从统计角度看,两者背离可归因于时间差异和统计范围两大核心因素。时间差异方面、由于出口交货值反快当期生产和发货行为,而海关出口则可能受库存积压和消化影响,因此两者可能存在时闻差。实证数据也表明出口额和出口交货值之间或存在滞后相关。
统计范围差异方面出口额在统计覆盖范围上宽于出口交货值,而非工、规下和来料加工等出口表现可能存在对出口额的单方面影响,从而造成与出口交货值的背离。
如何理解今年4月出现的数据分歧?今年4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速8.1%(前值12.3%),出口交货值增速则从前值7.7%跌落至0.9%,与出口额增速出现较大背离。从统计范围差异来看首先可判断来料加工和非工业出口并非核心影响因素。按照贸易方式拆解的出口额中,来料加工贸易4月当月同比出口增速12.9%,整体好于同期出口总额,支持出口额相比出口交货值的走高逻辑,但近年来料加工贸易占比较低,占总出口额比重仅2%,而一般贸易占比66%,事实上对出口总额增速影响已经不大。而农产品4月同比由前值10.5%回落至3.1%,并不支持两个指标背离,且4月农产品出口占比2.68%,而农产品外的其他非工出口占比约5.5%,相对较小,对总出口影响不天。
综合来看,企业规模的统计口径、库存消化和基数效应共同支撑了4月的数据背离。首先,企业规模因素或可部分解释数据背离。2025年4月私营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9.86%,好于整体增速,而私营企业出口占比也提升至65.26%。民营企业中多为中小企业,相比出口交货值,或对出口额增速形成更大支持,支撑背离逻辑。从4月的企业PMI来看,虽然4月大、中、小型企业均处于收缩区间,但大型企业相比3月超预期跌落荣线以下,由于出口交货值只统计规上企业,大型企业回落或更多影响出口交货值,从而带动与出口额的背离。
其次,从时间因素来看,4月出口或存在库存消化逻辑。2025年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3%,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处于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创2023年以来的新低。受4月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外需预期面临明显压力,一方面,产成品库存持续收缩反映企业仍在主动降低库存水位,另一方面,新出口订单在3月短暂反弹至49%后骤降,受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等外部因素冲击明显。反映在出口指标上,出口额增速或受库存消化而有所支撑,但本月新出口订单可能已经深刻影喊了当期用于出口的生产量,使出口交货值与出口额增速背离。
第三。从其他因素影响来看基数效应也支撑了4月的数据背离。去年4月,出口额和出口交货值增速出现反向背离,出口额增速1.33%,而出口交货值则高达7.3%,二者的基数差异也推动了本次数据背离的形成。
风险提示:测算偏差和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的风险;外需走弱的风险;国内经济增速超预期下行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