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周报: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牛” 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牛”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8-05 12:43:47 评论:0
  本报告导读:

      中国经济转型加快、无风险收益下沉、资本市场改革提速,“转型牛”得以确立。在调整中坚定信心,展望后市,中国股市还有新高,继续看好金融、成长与部分周期。

      投资要点:

      迈向“转型牛”:歇脚调整期提高中国仓位,展望后市股指还有新高。

      4 月7 日至今,上证指数涨近600 点;恒生指数走出全球最好表现之一,国泰海通策略也是少数坚定看升中国股市的研究团队。尽管如此,市场分歧依旧很大。客观上过去多年,经济转型阵痛与无风险收益偏高,阻碍股市表现与入市意愿,是拦在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的熊。形势压力如今已然是共识,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也应看到中国转型步伐加快,创新持续涌现;长期利率破2 后,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围绕提高投资者回报,资本市场改革纵深提速,“转型牛”得以确立。展望后市股指还有新高,歇脚调整应逆向提高中国仓位。

      中国股市“转型牛”的关键动力一:经济转型和新兴业态初露峥嵘。

      目前,传统周期动力正在出清、触底和磨底,去库存企稳的能见度在提高。2025 年以来,新技术趋势和新消费动向持续涌现,资本开支开启上升趋势。在“实然”不足的时期,解决问题的“应然”是关键,中国政策的重心向发展倾斜,财政扩表支持民生、提振消费与改善企业现金流;反内卷的背后是经济治理思路的转变,持续优化和推进是必然,为远期ROE 企稳提供条件,也为股市打开空间。

      中国股市“转型牛”的关键动力二:无风险利率的系统性下沉。随着长期国债利率跌破2%,固收产品的收益大幅走低,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进一步下降。我们会看到,投资人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兴趣反而降低,对股票与多元资产的兴趣提高,这曾在美国和日本均广泛出现过,其与经济通缩是否无关。尤其是中国传统资本开支的不足,资产管理需求出现井喷,而资本市场提供了多样化资产的供给,不论是稳定垄断还是新商业机会。无风险收益的下沉,并不如刺激政策与产业趋势般显性,但却是推动股市转折和上升的趋势力量。

      中国股市“转型牛”的关键动力三:提高投资者回报的制度改革。

      资本市场改革改变的不仅是股市的制度,更是社会各界对待股市的观念,还是投资人面向风险的态度,也是发挥金融市场功能的基础,这至关重要。以退市新规、减持新规、内幕交易监管、财务造假处罚、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基础制度改革,以及鼓励分红和回购、推进并购重组等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机制,极大的提高中国股市的“可投资性”。此外,战略性力量的储备以及稳市机制的建设,也有力提高中国股市的韧性和降低风险溢价,制度改革与增量入市相辅相成。

      行业比较与投资主题: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金融是黑马。股市的理论和实际相统一,贴现率下降,讲得出长期逻辑的公司有机会,讲不出长期逻辑的公司机会并不显性。继续看好:1)长期稳定和垄断假设依然重要,金融与部分高分红。推荐:券商/银行/保险,以及运营商/高速公路等。2)新技术趋势与消费动向带来新商业机会,看好新兴成长。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国防军工/创新药/电子半导体,以及部分零售/化妆品等国潮品牌等。3)部分周期品竞争格局逐步改善,反内卷提高周期能见度。推荐:有色/化工/钢铁/建材。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方奕/张逸飞/郭胤含/田开轩/苏徽 日期:2025-08-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