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系列研究(一)-工业机器人深度:全球趋势、中国路径与未来战略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09-05 17:01:02
评论:0
本报告导读:虽然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我们认为真正代表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是我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为全面反映这一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深入复盘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当前国内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
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驱动力多来自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高端制造业需求增长。工业机器人诞生于美国,但充足的劳动力要素和制造业外流的趋势抑制了产业化应用;产业化于日德韩,核心推动力是本土下游需求高增;而人口红利见顶和制造业转型,促使中国2013 年跃升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已步入深水区,周期性显著增强。
需求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虽依托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高端制造崛起,整体需求与密度仍在持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波动加剧,体现在销售增速趋势显著下滑,2024 年全年销量下降约5% ;下游需求疲软,新能源领域(如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投资大幅减少,叠加这些行业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严重压缩了机器人厂商的定价空间,削弱盈利能力。
供给端,存量产能扩张和增量企业涌入,使得2019 年开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首次超过安装量,标志库存累积初显;尽管出口也在持续提升,但国内产销缺口依然存在,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3 万台(2024 年高达55 万台),该年度出口和国内安装量合计39 万台。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替代率持续提升,但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存在结构性差异。全球看,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KUKA 出货量合计占全球50%以上,在高端应用领域市占率更高。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已突破五成,但高价值大负载机器人仍处于弱势。
国内重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主要面临的卡点在于两个方面,即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和下游需求标准高、客户黏性强。作为产业链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控制器、减速器与伺服系统合计占整机成本六成,其中:控制器在软件层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多关节机器人厂商自研比例偏低;高精度编码器严重依赖进口等因素则制约了高端伺服的国产替代; 国内减速器品牌在使用寿命、可靠性、一致性等方面较国外企业存在差距。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IPO 上市、并购重组将成为工业机器人企业突围行业竞争的关键;二是重载机器人的突破有赖于链主企业的牵头引领和产业链协同;三是具身智能正成为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赛道。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与产能过剩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淋/肖洁 日期:2025-09-05
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驱动力多来自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高端制造业需求增长。工业机器人诞生于美国,但充足的劳动力要素和制造业外流的趋势抑制了产业化应用;产业化于日德韩,核心推动力是本土下游需求高增;而人口红利见顶和制造业转型,促使中国2013 年跃升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已步入深水区,周期性显著增强。
需求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虽依托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高端制造崛起,整体需求与密度仍在持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波动加剧,体现在销售增速趋势显著下滑,2024 年全年销量下降约5% ;下游需求疲软,新能源领域(如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投资大幅减少,叠加这些行业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严重压缩了机器人厂商的定价空间,削弱盈利能力。
供给端,存量产能扩张和增量企业涌入,使得2019 年开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首次超过安装量,标志库存累积初显;尽管出口也在持续提升,但国内产销缺口依然存在,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3 万台(2024 年高达55 万台),该年度出口和国内安装量合计39 万台。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替代率持续提升,但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存在结构性差异。全球看,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KUKA 出货量合计占全球50%以上,在高端应用领域市占率更高。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已突破五成,但高价值大负载机器人仍处于弱势。
国内重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主要面临的卡点在于两个方面,即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和下游需求标准高、客户黏性强。作为产业链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控制器、减速器与伺服系统合计占整机成本六成,其中:控制器在软件层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多关节机器人厂商自研比例偏低;高精度编码器严重依赖进口等因素则制约了高端伺服的国产替代; 国内减速器品牌在使用寿命、可靠性、一致性等方面较国外企业存在差距。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IPO 上市、并购重组将成为工业机器人企业突围行业竞争的关键;二是重载机器人的突破有赖于链主企业的牵头引领和产业链协同;三是具身智能正成为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赛道。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与产能过剩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淋/肖洁 日期:2025-09-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