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002142) 公司简评报告:中间业务收入改善,资产质量优异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9-12 16:36:32 评论:0

  宁波银行(00214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5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60亿元(+7.91%,YoY),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147.72亿元(+8.23%,YoY)。6月末,公司总资产为3.47万亿元(+14.39%,YoY),不良贷款率为0.76%(持平,QoQ),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374.16%(+3.62PCT,QoQ)。Q2单季净息差为1.72%(-11.98BPs,YoY)。

  票据接力一般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增长依然受制于需求端。Q2宁波银行贷款投放季节性回落,但相对行业依然保持明显优势。对公方面,票据贴现接力一般贷款,二者合计新增规模仍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反映区域经济的良好需求及公司充足的项目储备。个人贷款延续弱势,总规模较Q1末有所下降,一方面与居民信贷需求偏弱有关;另一方面或是因为经营贷、消费贷授信政策或因风险上升而收紧。宁波银行个贷投放与对公信贷错峰进行,前者主要集中在Q2与Q3,对整体信贷增长仍有较大影响,Q3仍值得关注。统筹来看,尽管面临零售需求、关税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但由于Q1-Q2较强的对公信贷投放为全年夯实基础,且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可能激活潜在需求,年内信贷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Q2宁波银行金融投资规模仍保持快速增长,与行业趋势一致,主要受政府融资驱动。Q2宁波银行存款规模季节性回落,但由于Q1揽储旺季基础较扎实,同比增速仍明显快于同期M2。

  重定价影响下息差延续收窄,存款重定价缓解息差压力。测算Q2单季度息差为1.72%(环比-7.84BPs,同比-11.98BPs),较同业仍保持相对优。资产端,测算生息率为3.44%,环比-23.44BPs,同比-47.51BPs。一方面是受2024年下半年以来LPR两次下调及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下降之重定价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债市利率下行明显,投资组合中低息券占比逐步上升;此外,收益率较高的零售贷款占比下降也倾向于拉低整体资产收益率。负债端,多轮存款降息实施后,存款成本刚性明显改善,测付息率为1.71%,环比-10.18BPs同比-31.26BPs。此外,受益于宽松资金面,Q2同业负债与发行债券利率明显下降,这一因素对付息率的改善作用也较为明显。5月新一轮LPR与国有行存款挂牌利率同步下降,反映行业维护息差稳定的共同诉求。宁波银行跟随大行节奏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预计后续存款重定价将较大幅度缓冲资产端压力。

  政策影响淡化叠加市场改善,中间业务收入改善;投资收益随债市行情修复。Q2宁波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由降转增,反映降费让利政策影响明显消退以及资本市场改善的正面效果。Q3资本市场持续改善,公司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有望凭借传统优势释放较大弹性。Q2以来债券市场整体表现较好,投资效益较Q2明显改善。Q3,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股市强而债市弱,预计投资收益将再度承压。

  风险放缓迹象明显;在个人贷款风险普遍上升的行业背景下,减值计提较为审慎。Q2末宁波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0.76%,环比持平。分条线来看,对公贷款不良率继续稳中有降,但制造业不良率抬头,后续值得跟踪;个人贷款不良率在分子端增长与分母端收缩的双向作用下有所上升。关注类贷款占比较Q1小幅上升2BPs至1.02%,但仍低于2024年下半年的高点。逾期贷款占比较2024年Q4末下降6BPS至0.89%,其中,三个月内逾期贷款占比下降更明显,反映风险出现放缓迹象。Q2宁波银行计提贷款减值损失较Q1峰值回落但仍然位于近年次高位,体现公司审慎计提理念。不良贷款核销比例为26.12%,从近年高位平台回落,显示风险出清取得良好成效。动态来看,测算Q2单季度不良生成率(加回核销)为0.19%,从近年高位平台回落。受计提力度较大但不良生成放缓影响,拨备覆盖环比回升。当前行业个人贷款风险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公司确认和核销力度主要集中在零售信贷,及时处置风险有利于公司在后续业务发展中保持主动地位。考虑到公司收入增长较快、拨备较厚,预计仍有能力保持资产质量指标优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贷款规模扩张快于预期,息差环比仍下降,投资收益与中间业务收入明显改善,我们相应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5.61、774.09、862.90亿元(原预测为714.02、769.12、843.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295.30324.68、367.99亿元(原预测为292.11、315.98、348.23亿元)。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每股净资产为34.72、38.24、42.22元,对应9月11日收盘价PB为0.83、0.75、0.68倍。宁波银行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优势明显,资本市场向好环境中,有望实现较好增长弹性。凭借营收与拨备优势,公司有能力充分应对行业零售风险上升压力,资产质量预计保持优异。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个人贷款与制造业贷款质量大幅恶化;债市超预期调整导致投资收益大幅受损。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