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从“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成就看制造业企业信用根基重塑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成果累累、成绩斐然,制造业在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体现在规模优势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全链条绿色制造更加完备等方面,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制造业及其发行的绿色债券也展现出杠杆降低、久期拉长的态势。部分制造业企业依托其资产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及现金流稳定且可测等长期积累的天然优势,正在从“规模高企、债务沉重”转向“质效双重、信用良好”的优质主体,其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绿色制造等方面的颠覆性变化最终体现在信用根基重塑层面,进而展现出强劲的转型活力与发展韧性。
正文
近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贯穿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征变化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呈现出规模优势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全链条绿色制造更加完备的逻辑转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规模优势更加显著,继续巩固经济增长韧性
2021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近三分之一,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其中近两年以来,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跑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造业在拉动整体工业增长方面的主要地位,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供应链深刻重构及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等复杂背景下,显著巩固了经济增长的韧性底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