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行业研究周报:Figure估值达390亿美元、科技部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应用落地,重视奥比中光、柯力传感
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频现,产业化应用规模持续扩张
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上取得积极进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和“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促进了与具身智能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在脑机接口领域,技术已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全面商用,进入8个国家400家医院,累计帮助3万名帕金森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与这些技术进展相呼应的是产业的加速扩张: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北京亦庄控股组织6家子公司与30余家园区企业集中展示近60项成果,推出“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覆盖试驾、金融、维保到租赁等完整链条,展馆也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天工”、优必选“悟空”等多场景应用,向大众展示了未来机器人
的产业化技术基础。我们认为,现有的积极国家政策导向已在多维度催化了机器人产业技术的
进步,而这些技术突破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场景落地提供基础。
国际资本市场、产业巨头联合布局,前沿应用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国际资本市场中,人形机器人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390亿美元,仅一年多时间估值飙升1400%,远远高于Figure2024年二月26亿美元的估值。投资方包括英伟达、英特尔资本、LG Technology Ventures、高通创投等。除Figure外,初创公司和主要科技公司,如英伟达、Meta和特斯拉,都在竞相开发人形机器人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处理物流、制造和家务中的重复性、危险任务。PitchBook新兴技术分析师Ali Javaheri表示:人形机器人已逐渐被视作与电动车和大模型同等重要的赛道,而风险投资对人形机器人兴趣激增是由劳动力老龄化和地缘政治竞争等结构性需求侧因素推动的,再加上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突破。这些趋势表明,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或正进入“技术突破—资本加码—应用落地”多点共振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将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赛中赢得主动地位提供支撑。
建议关注:
1)奥比中光:国内3D视觉感知龙头,深度绑定微软英伟达。公司现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结构光、iToF、双目、dToF、Lidar以及工业三维测量)的公司,国内服务机器人视觉传感器市占率超过70%。
2)柯力传感: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制、生产和销售应变式传感器、仪表等元器件。公司在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技术要点,并已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