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研究:餐饮行业步入复苏阶段,供给侧调改驱动利润上行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餐饮行业的复苏逻辑从23年的低基数修复逻辑切换至供给侧的真实修复。与2023年依赖“低基数+报复性消费”的短期需求释放不同,当前餐饮复苏源于供给侧深度调整——低效产能逐步出清,头部品牌通过优化运营模式、打磨单店模型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具备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已显现明确竞争优势。2025年6月全国餐饮行业景气指数104.1(较5月微降0.1%),虽整体景气略有波动,但毕业季宴请、夏季夜市经济带动烧烤、饮品等品类消费高峰,局部场景需求韧性突出。
服务性消费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增强,公司表现出现分化,性价比餐饮企业成为行业修复的重要支撑。从25H1来看,餐饮行业收入端呈现“整体承压、内部分化”态势,2025年以来社零餐饮与限额以上餐饮同比增速波动,7月限额以上餐饮负增长;政策层面,上海“乐品上海”消费券、绍兴宴席分档补贴(最高5000元)等直接刺激需求,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25H1同店表现分化显著,性价比品类(茶饮:古茗同店+20.6%、蜜雪冰城+11.5%;快餐:肯德基持平、必胜客+1%)韧性较强,高客单火锅品类(海底捞-9.9%、呷哺呷哺-15.6%)承压明显,多数企业同店降幅收窄,基本面进入触底修复阶段。
企业聚焦店型调改与单店提效,增利优先于增收:头部品牌围绕“降本增效、场景适配、本土化改造”优化店型(如肯德基mini店、小菜园单店面积缩至220㎡、海底捞社区店新增便民品类);收入端行业分化,强品牌(古茗、达势股份)实现大幅增长,部分企业(海底捞、九毛九)短期承压;利润端看,具备供应链优势或精细化运营能力的企业(百胜中国、古茗、小菜园)盈利稳健,经营杠杆向上的标的(如古茗净利润同比+121.5%)业绩表现更优,“增利>增收”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单店模型盈利能力与可复制性更加影响扩店的确定性。我们认为单店的盈利状况是否良好是支撑扩店的核心逻辑,同店增长不是开店的核心决策因素。小菜园(25H1净增55店,利润率23.8%)实现“门店扩张+盈利上行”良性循环;单店盈利可通过“同店增长摊薄成本”或“精细化运营对冲收入压力”两条路径实现,只要满足“新增门店利润+原有门店利润>原有利润”逻辑,扩店仍能驱动利润增量。
投资建议
持续看好性价比餐饮赛道,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开店及同店表现优秀。建议关注性价比餐饮龙头公司小菜园,公司切中性价比餐饮赛道,下半年开店提速,同店恢复正向增长,在当前餐饮市场环境下表现突出,强供应链能力带动采购成本优化,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门店开拓不及预期;同店表现不及预期;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