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周报:14天逆回购操作调整,促消费政策再加码
核心观点
银行板块表现弱于市场: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44%,银行板块下跌4.21%,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4.43%、-4.48%、-3.61%、-3.54%。个股方面,仅齐鲁银行(601665)上涨,涨幅为0.18%。当前银行板块PB为0.67倍,股息率为4.33%。
14天逆回购操作调整,完善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优化流动性管理:9月19日,央行发布公告,即日起将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此前,操作利率方面,央行明确14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在7天逆回购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加点幅度为15BP。本次调整取消统一利率,进一步强化7天OMO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核心地位,完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对银行影响分化,国有大行定价能力、资金储备更强,在市场化利率招标中具备竞争优势,同业负债成本有望受益;中小银行定价能力相对较弱,或面临资金成本抬升压力。操作时点方面,本次操作时点为国庆长假前夕,有助呵护跨节和季末流动性,体现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导向。历史上14天逆回购多在春节、国庆节等长假前集中开展,提前缓解金融机构跨节资金紧张压力。本次调整中强调以流动性管理需要为依据来确定操作时间和规模,体现未来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操作思路,提高流动性管理效率。
提振消费政策再加码,关注政策成效释放: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健全统计监测制度五大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支持消费措施逐步落地:(1)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引导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方向。(2)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3)加强政策协同,推动政银企对接,配合财政贴息。(4)拓宽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增强消费领域资金供给能力。整体上对于银行来说,多样化促消费活动和场景有利于提高消费市场活力,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财政贴息、地方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政策协同下,零售信贷增量空间继续打开,同时,服务消费基础设施纳入地方专项债支持范围也有利于撬动银行相关领域对公贷款。从样本上市银行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个人消费、经营贷分别较年初+6.4%、+1.43%,均较去年同期放缓,居民消费需求仍待进一步修复。
投资建议:14天逆回购操作方式调整,强化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提高流动性管理精准性,中小银行受益程度预计相对小于大行。提振消费政策再加码,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中期业绩改善,拐点可期。关注政策成效释放以及零售业务需求和风险改善情况,以及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改革措施。结合多维增量资金加速银行估值重塑,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维持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杭州银行(600926)、招商银行(600036)。
风险提示:经济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利率下行,NIM承压风险;关税冲击,需求走弱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