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发布,钢铁受益于反内卷加速
回顾:2021年钢铁供给侧产能调控。2021年,我国以“双碳”目标为锚,通过能耗双控等手段出台一系列高强度减产措施,粗钢产量实现历史性同比下降,钢价维持高位,企业盈利显著改善。政策推动供给侧产量收缩,价格与利润达双峰值: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降至10.35亿吨,同比减少约2.8%;在“强需求+严控产”的共振驱动下,国内钢价快速上行,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同步修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年利润总额达4240.9亿元,同比增长72.1%,创历史新高。国内需求高位背景下的供给压缩使价格形成内生上涨动力,带动行业盈利水平显著上升。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发布,龙头受益于产量调控: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总目标。工作方案确立的“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与“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钢铁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在供给侧反内卷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持续向优质龙头集中,行业细分龙头及业绩改善是重点关注方向。
钢企数字化转型加速,AI+钢铁蓄势待发:《工作方案》聚焦行业改造升级,提出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深度融合,行业数字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实现由单点突破、局部应用向系统性、全局性的数字化发展转变。AI+钢铁蓄势待发,龙头钢企积极推动转型进程:宝钢股份与头部科技企业合作,累计投入超2亿元,建成国内钢铁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产化算力中心,2025年将推动300余个AI场景落地;首钢股份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正式上线,构建“算力+模型+平台+场景”四层架构,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开展智慧客服、制度专家等8个AI应用场景建设;杭钢股份稳步推进杭钢云IDC项目、浙江云项目建设。
投资建议:近日工信部与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确立的“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与“行业转型升级”是行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在供给侧反内卷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持续向优质龙头集中,行业细分龙头及业绩改善是重点关注方向。建议关注:首钢股份、河钢股份、中信特钢等。
风险提示:供给侧收缩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外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下游地产基建等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铁矿石、煤炭等原料价格不确定性风险;钢铁治炼技术革新的风险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