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六:博格华纳:涡轮增压龙头 研发并购、战略转型
我们坚定看好智能电动变革造就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历史性机遇,传统燃油车时代欧美日整车厂占据主导地位,诞生博世、大陆、采埃孚、麦格纳、李尔、电装、爱信精机等欧美日零部件巨头,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车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叠加中国速度和性价比优势,相信必将也会诞生领先全球的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巨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重磅打造海外零部件系列深度,探究全球头部Tier1的成长历史和转型方向,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提供借鉴。本篇报告为——《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六:博格华纳:涡轮增压龙头研发、并购、战略转型》,通过复盘全球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的发展历史,深度分析其成功原因,并梳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发现和研究国产供应商能够学习的先进经验。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海外零部件巨头的崛起过程进行多方位的梳理归纳,我们发现: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1920s-1930s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早期大众、奔驰、戴姆勒、奥迪、宝马、保时捷均发源于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多为技术型,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推动德国汽车工业成长;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日系、韩系汽车工业发展较晚,1960s,日韩汽车产业逐步崛起,为保护本土汽车工业,日韩供应商多为主机厂内部培植,早期学习先进零部件厂商的技术,发展壮大后逐步增强研发实力并向海外扩张;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弱于整车厂,前十名中仅李尔(位列第9)来自美国,前30名中仅4家供应商来自美国;而位于加拿大的麦格纳为北美三巨头重要的供应商,自成立起即配套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并通过海外建厂,新技术开发,集成化、模块化供应配套客户实现成长;
轮胎巨头品牌化优势显著:轮胎在汽车零部件中独树一帜,先于汽车诞生、面向配套及替换双市场、车载端直接品牌露出、后市场消费品特征显著,全球已形成“三巨头+八集团”的垄断竞争格局,但头部企业仅拥有有限的规模效应,这给予了后发者成长空间。
海外汽车零部件巨头如何诞生:
海外零部件巨头从0到1成长:优质赛道决定长期空间,优质客户带动成长。从产品端看,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座椅、车灯等)为燃油车时代巨头成长优选赛道,具备单车价值高+竞争格局好的特性;从客户端看,整车格局变化+供应体系特点双重作用下,德国零部件厂商大而强,日本供应商受益于丰田等主机厂扶持,除电装、爱信等全球巨头之外,中大型供应商占比较大,美国零部件厂商整体规模弱于德、日;
海外零部件巨头从1到10成长:内生增长+并购,业务+应用领域多元化。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加速成长:
1)技术驱动型:以博世、法雷奥、李尔为代表,专注高附加值赛道,用前瞻技术驱动多次行业变革;
2)依附崛起型:以相对封闭的日系和韩系供应商和麦格纳、安波福(原德尔福)为典型代表,绑定丰田、现代起亚、通用等车企共振崛起;
3)并购壮大型:以大陆为代表,专注深耕成为某细分领域龙头,再通过并购切入其他细分领域。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燃油车时代:自主零部件企业因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叠加早年合资车企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其与海外或合资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密切,采购体系较为封闭,自主零部件供应商难以渗透,整体呈现多、小、散的特点,仅有延锋汽饰、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德昌电机等通过绑定整车厂、专注细分领域、外延并购等方式崛起;
智能电动化时代:2020年以来,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车破局,重塑整零关系,叠加自主车企崛起,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借机崛起,典型代表为拓普集团、德赛西威、银轮股份、新泉股份、伯特利、沪光股份、保隆科技、爱柯迪等;
全球化加速:2022年以来,在特斯拉等车企的带动下,自主供应商出海进程明显加快,以拓普集团、新泉股份、伯特利、敏实集团等为代表的公司,纷纷加速海外产能布局、进击全球零部件巨头;
Al+落地:2025年以来,受益于特斯拉引领及大模型突破通用性瓶颈,DeepSeek低成本训练范式加速AGI落地,人形机器人迎量产元年,汽零公司具有强客户卡位优势、强批量化生产能力,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寻求新增长,典型代表为拓普集团、伯特利、均胜电子、凌云股份、双环传动、豪能股份、隆盛科技、银轮股份、中鼎股份、宁波华翔、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