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点评:姚院士在浦江论坛对量子提出了怎样的期待?
2025年9月21日浦江创新论坛上,姚院士就量子计算+A开展演讲,认为两者可“相互赋能”。“将量子与AI这两项颠覆性技术结合,或许能推动人类突破现有知识极限,实现系统能力的跃升。”在姚期智院士看来,二者的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相互赋能的“化学反应”。大会同时宣布成立上海量子人工智能联合体、上海量子科技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上海量子计算十大应用场景,标志上海量子科技与产业发展迈入崭新发展阶段。
我国AI量子:基础扎实潜力无限。大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在量子纠错、AI赋能量子等领域紧跟国际前沿,最新研究进展在部分方向上已经具备了“并跑”,甚至局部“领跑”的可能。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指出,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在上海,复旦大学成功研制出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系统,制定高效并行量子计算指令集;开发ai+量子调控方案,实现了大规模原子系统的自动校准、优化,为量子计算增效提速;自研物镜的性能也已支撑万比特级中性原子量子计算;近期在量子优化算法上又取得新突破,大幅提升NP难问题的量子计算效率。展望未来,姚期智院士认为,量子与AI的融合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例如,在医疗领域,二者结合能精准模拟分子结构,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能源领域,可优化能源分配与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信领域,后量子密码能保障信息安全,应对量子计算带来的加密挑战。
海外算力巨头已率先布局量子计算。海外算力龙头英伟达近期宣布了4项量子计算领域合作项目:与谷歌的量子AI部门Google Quantum AI合作,借助英伟达的AI超级计算技术开发下一代谷歌量子处理器;与美国离子阱量子计算巨头IonQ合作,利用英伟达的CUDA-Q平台和IonQ的量子计算硬件完成业界首个端到端应用程序工作流演示;与芬兰量子软件公司Algorithmiq合作,将英伟达的加速超级计算技术集成到Algorithmiq的量子软件解决方案中;基于金刚石技术的量子计算公司Quantum Brilliance宣布,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在欧洲首次购买由英伟达CUDA-Q提供支持的Quantum Brilliance室温量子加速器。从英伟达上述合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英伟达合作基本都基于AI超级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的协同发展。
投资建议:不仅仅是光量子技术路线,当前量子计算领域呈现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量子计算未来或有望颠覆经典计算架构成为解决AI算力瓶颈的颠覆性力量,建议持续聚焦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进展并建议关注国盾量子—量子计算机、禾信仪器—稀释制冷机等量子计算核心标的。同时,也建议关注电科网安、吉大正元、格尔软件、国芯科技、浙江东方、亨通光电、光迅科技等量子加密通信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加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