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业联合行业深度:十五五系列报告-畅想十五五,制造型硬消费全球化奋楫争先
核心观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预计今年四季度亮相。中国即将踏入“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这一规划对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凡。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同年10月14日《经济日报》的报道也强调,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当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鉴于此,“十五五”规划极有可能从过往侧重生产,向生产与消费并重的方向转变。中国消费产业除内销外,大部分具备全球竞争优势。鼓励中国消费产业国际化,完善全球供应链布局,争取技术领先,树立国际品牌,将有助于明显增强中国消费产业,并反哺中国经济。
制造密集型“硬消费”先行出海,“软消费”近期重大突破:1)以家电、3C数码、汽车、纺织服装、电动工具、园林工具等为代表的制造密集型“硬消费”率先国际化,凭借供应链优势以及科技消费品优势,在全球快速发展,部分科技消费品品牌高端化。2)市场一度认为,以服务、文化、创意为特点的“软消费”缺乏国际影响力。我们注意到2020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电子游戏、潮玩文创、现制饮品、杂货店、长视频/短视频、网文等开始出现全球级拓展/传播现象。“软消费”的全球化也成为消费产业出海重要增长动力。
从成本优势提升到产业链优势:1)制造密集型的“硬消费”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摆脱单纯的成本优势,上升为产业链效率优势。例如中国家电产业具备非常强的工业4.0智能制造能力,美的、海尔具有全球数量领先的灯塔工厂,Shein以数字化重构服装上游小单灵活制造和下游DTC快速销售,打破传统的欧美快时尚龙头的效率优势。2)逆全球化导致供应链全球分部的重要性提升。这一方面,大家电企业走在前列,美的、海尔、TCL、三花智控等都已实现全球普遍的供应链布局。3)针对美国市场,更多的消费品企业选择东南亚或墨西哥作为重要的产能转移地区。极端情况下,中国优秀的消费品公司有能力实现美国本地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如海尔智家的GE家电业务,中宠股份。
工程师红利带来科技消费品技术优势,明显提升中国科技消费品定位:1)中国已具备明显的工程师红利,从购买力平价角度,中国的研发投入规模已全球领先。2)中国大量消费品目前全球技术领先,创新型产品更容易在国际上树立高端品牌形象,而无需长期品牌建设。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扫地机、消费级无人机、智能割草机、运动相机/全景相机,由于技术领先,定位反超欧美品牌,实现高端定位,如石头科技、科沃斯、大疆、影石等。3)传统消费品,更多通过性价比以及并购整合方式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中国消费龙头熟练掌握国际并购整合能力:1)优秀的消费品公司具备成熟的治理机制,激励体制,能在能力圈内成功的并购整合海外公司。并购不再局限于发展中国市场,而是剑指全球。2)家电企业大量成功并购整合欧美日家电企业,海尔并购GE家电、美的并购东芝家电、九阳控股股东并购Sharkninja等。在日本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日本品牌以及自有品牌的组合在大家电市场占据龙头地位。3)其他行业如安踏体育并购亚玛芬,九号并购Segway,创科实业并购日本RYOBI、美国Milwaukee,泉峰并购博世SKIL等都是成功案例,说明中国消费龙头熟练掌握国际并购整合能力。
投资建议:食品饮料推荐东鹏饮料、立高食品。社服板块推荐蜜雪集团、古茗,关注名创优品。农业板块推荐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牧原股份、海大集团。纺服板块关注安踏体育、特步国际、361度、海澜之家、李宁。轻工板块关注中烟香港、匠心家居、恒丰纸业、喜临门、奥瑞金;潮玩谷子推荐泡泡玛特。家电板块推荐高分红率龙头以及科技消费,美的集团、海尔智家、TCL电子H、石头科技、科沃斯,关注影石创新。
风险提示:消费需求不足的风险,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