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深度研究:战争步入智能时代,全领域全产业链演变加速
核心观点:战争步入智能时代,AI驱动全领域全产业链演变加速
人工智能加速杀伤链闭合,自上而下战略性重视AI产业发展。自上至下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中美两国政策关注重心:美国防部积极与科技公司对接发展军用AI,硅谷科技公司国防订单持续增加;我国军队的信息化主线明确,AI时代下的军工产业或走向更深程度的军民融合。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测算与预测,2024年全球军事AI和分析市场规模达到1040亿美元,预计在2025-2034年CAGR增长为13.4%。
军工AI体系搭建:人工智能分层建设,基础设施空间广阔
基础层:云端大脑、边缘节点和终端装备的融合协同构设指挥链路,为新质战斗力建设提供强大算力支撑。我们认为,战场形态逐渐转向制智权争夺,这一方面为AI开拓新的应用方向,军用模型训练推理的增量需求有望驱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受益于智能装备的需求,端侧算力或打开需求空间。·技术层:相比传统装备领域,军工软件产品的发展基数较低,但采购方式更为灵活,定价体系更为开放。我们认为,AI技术的进步有望推动军工软件在装备体系中的权重提升,或促进军工产业格局迈向更深度的军民融合,产品形态从硬件向软件的革新或为军工市场提供估值重塑的可能。
应用层:人工智能的多技术域使得多领域的战争形态产生革新。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在军工领域的应用是全景式的,下游装备端或在软件性能加强驱动下,提高对智能自主作战性能要求、拉动无人装备列装需求。
建议关注:1)算力侧:景嘉微、复旦微电、紫光国微、成都华微、品高股份、中航光电、航天电器、陕西华达、菲利华、新雷能等;2)技术侧:中科星图、航天宏图、拓尔思、能科科技、索辰科技、格灵深瞳、观想科技、科思科技等;3)应用侧:航天南湖、国睿科技、海格通信(通信组覆盖)、七一二(军工通信组联合覆盖)、中国海防、长盈通、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国科天成、光电股份、中光学、兴图新科、中国卫星、上海瀚讯、臻镭科技、四川九洲、盟升电子、佳缘科技等。
军工+AI:AI技术催化装备体系无人智能化变革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无人装备智能化从而加速其列装,而无人装备需求的扩张同样反哺军工AI产业的发展,二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此外,各领域装备无人智能化的转变值得重视:航空领域重视无人机及其材料碳纤维、小推力航发的需求提升;地面装备领域重视机器狼等下游装备及其伴生的相关装备需求;海洋装备领域重视电子水声能力建设以及无人船艇需求的边际变化。
建议关注:1)航空侧(碳纤维复材【中航高科、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等】、隐身材料【光启技术、华秦科技、佳驰科技】、无人机机载【中航机载、晶品特装、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国科天成等】、无人机总装【洪都航空、航天电子、中航沈飞、中无人机、航天彩虹等】、航发总装【航发动力、航发科技、宗申动力等】);2)地面侧(地面兵装【内蒙一机、晶品特装、建设工业、光电股份、中光学等】);3)海洋侧(电子水声【中国海防、长盈通、中科海讯等】、电力推进【湘电股份、中国动力等】、无人平台【中国船舶、中船防务等】)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政策合规风险;国际局势变化的风险;新装备研制列装不达预期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