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行业专题研究:化工大扩产,产能如何被消化?
2019-2025E年,我国石化行业迎来集中投产期,多种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增速超过10%/年,产能的高速扩张虽造成了竞争加剧,开工率/盈利下滑的问题,但主要石化产品在该阶段仍然实现了表观消费量的高速增长。
化学品及终端产品出口的以价换量
出口金额增速平稳,但实物量大幅增加:通过对出口量价进行拆分,多种细分部门的出口存在以价换量的情况,2023-2025年,从出口价格指数的算数平均值来看,纺服/家具/文体/电气机械/化纤/塑料橡胶制品/空调/冰箱等与化学品需求相关度比较高的行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价格指数下滑,对应每年价格2%~7%的下滑幅度。从出口数量来看,2023-2025年,塑料/橡胶/汽车/家具出口量保持10%以上增速;化工品/纺服/机电/玩具保持5%-10%的增速。
进口替代&出口扩张
进口替代或出口虽不贡献表观需求,但对消化国内产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重点石化产品的自给率有了大幅提升,以乙烯/PX为例,自给率提升19%/18%,分别对应消化949/855万吨产能,占其2020-2024年投放总产能的41%/41%。
出口迎来快速增长:产能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同时得益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区域需求的崛起,欧洲、日韩石化竞争力衰退,产能不断退出,中国化学品出口或迎来趋势性拐点;2020-2024年苯乙烯/PP/PTA/EVA/PA6/PVC出口量的CAGR均在40%以上,其余监测产品也均在9%~40%的增速区间。
内需整体温和,存结构性亮点
国内新兴产业和新兴消费市场的发展也为化学品需求提供较大拉动作用,新能源汽车和风光发电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EVA、POE、环氧树脂、PVDF等诸多化工新材料需求迎来大幅增长期;国补、快递、外卖消费的崛起也为传统塑料贡献了增量需求。
在中长期维度下,国内产业链的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提升带来的比较优势基本确立;东盟、非洲经济的发展,对化学品的需求量或面临快速增长节点,几大传统炼油中心,美国、欧盟、日韩也在逐步退出石化产业或暂缓扩张;对内来看,消费或已走出低位,我们认为驱动化学品表需及出口增长的因素并未衰退,短期或有关税扰动,但中长期来看仍有望保持较好的增速。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有政策驱动的行业,涉及炼油、乙烯、PX、甲醇、炼油副产品等;市场机制主导下自发改善的行业,涉及涤纶长丝、PTA、己内酰胺等,推荐标的: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宝丰能源、恒逸石化、桐昆股份、新凤鸣(能源与基化团队联合覆盖)。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关税风险;原料大幅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