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点评:供需协同破局,锚定盈利与升级双目标
事件:2025年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针对当前建材行业“市场需求不稳,结构性问题突出”,明确了2025-2026年“促进建材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方向。
方案要求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盈利水平有效提升。《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注重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供给端,以严禁新增产能和开展风险预警控总量,以传统建筑材料升级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优供给,以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促转型;需求端,以挖掘传统消费潜力和培育新型应用扩需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案》设定的2025-2026年目标清晰,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等。这一目标的提出,直指当前我国建材行业痛点,一方面,传统依赖房地产、基建投资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传统建材产品市场供给过剩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子等产业带动的新兴建材产业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能规模,行业处于升级改革关键节点,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目前建材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加快水泥等传统行业优胜劣汰,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方案》将“强化行业管理,促进优胜劣汰”作为2025-2026年建材行业稳增长的首要工作,要求行业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并再次重申水泥企业要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项目备案的产能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依法依规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由项目管理向规划引导转变,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等。在当前我国水泥、玻璃行业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去产能成为破解行业困局的根本路径,从目前政策导向上来看,未来行业产能治理将更聚焦实质性的压减产能而非控制新增,预计后续水泥产能有望实现快速减量,加快行业供需关系趋稳,重塑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加强高端材料供需对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随着建材产品性能的提升及下游应用市场的扩大,建材行业高端材料占比快速增长。针对新材料、新应用的发展,《方案》提到要“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先进玻璃、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培育非金属矿产资源特色产业聚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等;此外,《方案》还强调加强高端材料供需对接,支持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推进复合材料等在光伏、汽车等领域应用等。以玻璃纤维为例,当前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直接拉动下游对特种玻纤纱的需求,但受限于技术生产壁垒,我国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企业较少,特种玻纤纱出现供需缺口,但近期我国玻纤企业加速推动高端产品技术研发和产能布局,预计后续在政策引导支持及下游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建材企业向高端新材料转型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进而助力企业从“传统建材供应商”向“高端材料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升级。
投资建议:水泥行业在反内卷及稳增长政策助力下,去产能有望加速推进,叠加水泥纳入碳交易市场,行业供需结构将逐步优化,市场集中度向龙头企业聚拢,龙头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建议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随着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高端玻纤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具备技术研发能力与规模生产优势的玻纤企业将受益于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长,业绩增长动力充足,建议关注中国巨石、中材科技。消费建材龙头企业通过“国内+海外”双市场协同发力破局,一方面,企业在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反内卷”,助力行业重塑健康经营秩序,带动企业自身盈利水平修复;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国际业务有望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增量来源,建议关注北新建材、东方雨虹。稳增长政策有望加速玻璃落后产能淘汰,行业供需格局将逐步优化,建议关注旗滨集团。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