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深度:这是一轮混合牛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9-26 13:04:52 评论:0
  本轮牛市仍有望实现慢牛、长牛,结构上类似2013-2014 年叠加2016-2017年,组成先结构牛、后全面牛的混合牛。

      A 股历史牛市回顾。2001 至2025 年,A 股历史上典型意义上的牛市共计六轮,前五轮牛市类型各不相同,有全面牛亦有结构牛,驱动逻辑上估值扩张是共性要素,但盈利驱动方面并不一致,第一轮和第二轮牛市的宏观背景是经济及全A 盈利显著提升,而第三轮牛市背后的宏观经济及A 股盈利则处于承压状态,第四、五轮牛市更多呈现结构性景气。

      从资金视角对比前五轮牛市。从增量资金的入市节奏视角,每一轮牛市都有显著的增量资金,使得牛市的启动可以脱离基本面、流动性等不同条件的约束。第一、二轮牛市以居民直接开户为主,第三轮牛市依靠杠杆资金渠道、第四轮牛市陆股通为主要渠道,第五轮牛市公募基金为主要渠道。从2025 年上半年情况来看,保险资金或发挥了主要增量作用。

      行情进入8 月后,融资余额,保险,主动偏股型基金发行,被动ETF 发行等各项资金数据并未出现大幅提升现象,如居民开户并未出现明显异动,融资余额虽上行并创历史新高,但占流通市值比指标仍处于合意区间,当前主动偏股型基金发行较2022-2024 年均值数据仅略显回暖。整体而言,当前阶段主力渠道并未显现,参考此前五轮牛市的经验,这种显著的增量资金数据或更多体现在牛中和牛顶阶段。

      当前“结构牛”的成因。当前科技结构牛背后是市场部分资金对于AI 硬件方向“结构性景气”和“强产业趋势”的正向积极反馈,但资金抱团部分大市值AI 科技股的背后,需要考虑“一组矛盾”和“两个问题”,即“抱团资金增量多不多”与“抱团板块容量大不大”之间的矛盾。一是青睐参与抱团板块资金的增量性,二是可被抱团方向的股票容量(数量),对比2019-2021 年的“新半军”结构牛,市场的结构性景气方向相对较多,如白酒、电新、电子、军工等,而本轮结构性景气方向相对更少,仅集中在海外算力方向,国产算力方向更多受溢出效应和预期所带动。在一个长牛市的假设下,当前演绎的科技结构性牛市,在增量资金涌入容量较小的板块背景下,强度或好于历史可比阶段,但时间长度占比取决于后续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发行增量情况。

      未来将转入“全面牛”。对比类似的“2012-2015-2017”年完整的宏观经济“U”型修复背景下的市场轮动结构,从科技结构牛转向顺周期蓝筹牛,从小盘转向龙头大盘风格是可参考的经验。

      结论。类似【2013-2014】 +【2016-2017】行情,先结构牛后全面牛,我们预计本轮牛市的扩散行情分为三步。1、科技缩圈结构牛(类似2013 年):

      优先是结构性景气明显,具有业绩抓手的AI 硬科技方向,如AI 算力、端侧等。2、泛科技成长结构牛(类似2014 年):中报后,科技行情将扩散至泛成长,如机器人、军工、创新药等。3、全面牛(类似2016-2017年):宏观经济改善线索出现后,将进一步扩散至“全面牛”属性的“反内卷”、“消费”等方向。当前仍处于第一阶段,继续建议优先关注科技核心方向。

      风险提示:1)历史牛市驱动逻辑各异,盈利驱动并非必然前提,当前行情若缺乏基本面支撑,估值扩张的持续性存疑。2)当前增量资金数据尚未显著异动,主力渠道不明,若后续增量资金不及预期或渠道不畅,牛市进程或受阻。3)本轮科技结构牛依赖抱团少数板块,增量资金与板块容量矛盾突出,若抱团资金增量不足或板块内轮动失速,结构性行情持续性及强度或受限。4)由结构牛转向全面牛依赖于宏观经济“U”型修复的兑现,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格切换至顺周期蓝筹或难以实现。 机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君/徐亚 日期:2025-09-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