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事件点评:北交所设立四周年 优质供给与制度创新共振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9-26 20:57:26 评论:0
  事件:

      2025 年9 月2 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满四周年。四年来,市场规模稳步扩容,上市公司数量达274 家,总市值突破9220 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一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2%,已形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消费服务、化工新材、生物医药五大产业群。

      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 年以来北交所日均成交额接近30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点评:

      高质量供给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北交所四年间完成了从“数量扩容”到“结构优化”的演进,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主力军,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随着更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进入,北交所的“优质供给”逻辑不断强化,市场的产业代表性与成长性明显提升。

      制度创新持续增强市场活力。自“深改19条”到“并购六条”,北交所不断优化交易与融资制度,尤其是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审核程序,大幅提高了市场效率,推动并购重组数量与质量双升。新股首日平均涨幅大幅提升、股权激励与回购分红常态化,都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活力来源,投资者获得感增强。

      资本市场功能逐步完善,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伴随合格投资者规模突破900万户、公募及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积极入场,北交所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主题基金、专精特新基金的设立不断带来增量资金,叠加指数体系和后续ETF产品的逐步完善,市场定价功能日益成熟。长期来看,北交所正由“交易性市场”向“配置型市场”转变,具备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长期融资与资本运作主阵地的潜力。

      投资策略:中长期围绕“专精特新+高端制造”主线,自上而下筛行业景气、自下而上看盈利质量,关注订单驱动与兑现路径清晰的标的。

      风险提示:新股估值快速抬升带来的回撤风险;交投活跃度阶段性回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业绩兑现不及预期引发的再定价风险;指数/产品纳入节奏不及预期的配置落差风险。 机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紫忆 日期:2025-09-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