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周报: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26 22:55:35
评论:0
热点聚焦:
国内: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9 月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 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要坚定信心。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二要担当尽责。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全球绿色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三要深化合作。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 年的6 倍以上、力争达到36 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 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国际:印度拟斥资5.7 亿美元助力钢铁行业脱碳。近日,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计划推出500 亿卢比(约合5.7 亿美元)的资助计划,以激励钢铁生产企业减排。印度钢铁部秘书表示,该计划将特别针对小型钢铁企业——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受基础设施项目浪潮和新房需求增长推动,印度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ESG 产品跟踪:
数据统计截至2025 年9 月26 日,
债券:我国已发行ESG 债券达3686 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62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62.00%。
本月发行ESG 债券共136 只,发行金额达1,137 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111 只,发行总金额达12,495 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930 只,ESG 产品净值总规模达10,325.66 亿元人民币。其中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0.59%。
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12 只,发行份额为62.10 亿份,主要为纯ESG 和ESG 策略,近一年共发行ESG 公募基金255 只,发行总份额为1,778.14亿份。
银行理财: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1093 只。其中纯ESG 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5.54%。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85 只,主要为纯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 银行理财1139 只。
指数跟踪:
截至2025 年9 月26 日,本周主要ESG 指数均跑赢大盘,其中万得全A 可持续ESG 涨幅最大,上涨1.42%;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上涨0.67 %。近一年主要ESG 指数均上涨,其中万得全A 可持续ESG最大,上涨33.02%,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上涨19.90%。
ESG 专家观点: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鲍晓华:中国服务出口将更强调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服务出口有望保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未来不仅追求规模扩张,将更强调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全球趋势与国内政策导向,鲍晓华认为,未来中国服务出口发展将主要呈现三大趋势。第一,数字贸易主导特征更加突出。随着跨境电商、数字内容、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服务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在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数据中心建设等制度安排上的突破,中国企业将在数字贸易中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这不仅是出口形态的转变,也是价值链位置的提升。第二,绿色低碳服务成为新的增长极。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节能服务、碳足迹核算、环境治理、循环利用等绿色服务需求旺盛。中国在相关领域已积累一定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国际规则对接,有望在绿色服务贸易上实现突破式增长。第三,制度型开放与规则对接速度加快。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的核心在于制度安排和规则互认。未来,中国将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便利化、跨境支付监管、数据安全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而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此外,服务出口主体结构也将多元化。”鲍晓华表示,一方面,大型龙头企业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将在专业化细分领域实现“借政策出海”。入境消费便利化政策也将带动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出口间接增长,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
风险因素:ESG 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郭雪/吴柏莹 日期:2025-09-26
国内: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9 月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 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要坚定信心。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二要担当尽责。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全球绿色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三要深化合作。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 年的6 倍以上、力争达到36 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 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国际:印度拟斥资5.7 亿美元助力钢铁行业脱碳。近日,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计划推出500 亿卢比(约合5.7 亿美元)的资助计划,以激励钢铁生产企业减排。印度钢铁部秘书表示,该计划将特别针对小型钢铁企业——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一半。受基础设施项目浪潮和新房需求增长推动,印度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ESG 产品跟踪:
数据统计截至2025 年9 月26 日,
债券:我国已发行ESG 债券达3686 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62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62.00%。
本月发行ESG 债券共136 只,发行金额达1,137 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111 只,发行总金额达12,495 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930 只,ESG 产品净值总规模达10,325.66 亿元人民币。其中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0.59%。
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12 只,发行份额为62.10 亿份,主要为纯ESG 和ESG 策略,近一年共发行ESG 公募基金255 只,发行总份额为1,778.14亿份。
银行理财: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1093 只。其中纯ESG 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5.54%。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85 只,主要为纯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 银行理财1139 只。
指数跟踪:
截至2025 年9 月26 日,本周主要ESG 指数均跑赢大盘,其中万得全A 可持续ESG 涨幅最大,上涨1.42%;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上涨0.67 %。近一年主要ESG 指数均上涨,其中万得全A 可持续ESG最大,上涨33.02%,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上涨19.90%。
ESG 专家观点: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鲍晓华:中国服务出口将更强调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服务出口有望保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未来不仅追求规模扩张,将更强调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全球趋势与国内政策导向,鲍晓华认为,未来中国服务出口发展将主要呈现三大趋势。第一,数字贸易主导特征更加突出。随着跨境电商、数字内容、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服务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在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数据中心建设等制度安排上的突破,中国企业将在数字贸易中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这不仅是出口形态的转变,也是价值链位置的提升。第二,绿色低碳服务成为新的增长极。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节能服务、碳足迹核算、环境治理、循环利用等绿色服务需求旺盛。中国在相关领域已积累一定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国际规则对接,有望在绿色服务贸易上实现突破式增长。第三,制度型开放与规则对接速度加快。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的核心在于制度安排和规则互认。未来,中国将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便利化、跨境支付监管、数据安全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而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此外,服务出口主体结构也将多元化。”鲍晓华表示,一方面,大型龙头企业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将在专业化细分领域实现“借政策出海”。入境消费便利化政策也将带动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出口间接增长,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
风险因素:ESG 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郭雪/吴柏莹 日期:2025-09-2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