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研(601965)20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Q3业绩稳健,产能先发布局迎L2强检催化
中国汽研(601965)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4亿元,同比-1.14%,实现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1.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15亿元,同比3.14%。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4亿元,同比9.33%,环比8.79%,实现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0.14%,环比11.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1.5%,环比0.57%。
核心主业强韧劲带动业绩稳健,精益化管控驱动毛利率显著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收入端,前三季度营收微降主要系主动退出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专用车业务,而核心的汽车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7.49亿元,同比5.62%,彰显主业韧性。盈利端,2025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6.15%,同比3.94pct,环比0.78pct;Q3单季度毛利率为47.47%,同比2.18pct,环比2.28pct,Q3整体毛利率显著提升,主要系公司将高效与精益化管控深化为企业内生动力,经营质效持续提升。费用端,25Q3期间费用率20.20%,同比0.08pct,环比-0.19pct,其中25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23%/7.27%/8.71%/0.99%,同比0.08/0.59/2.50/0.99pct,环比-0.19/0.04/2.85/0.69pct。研发费用率增幅较快,主要系聚焦科技创新,围绕核心技术突破、关键产品研发,持续打造高效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公司重点攻关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等关键技术服务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壁垒。
L2强标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智能化检测需求有望扩容。9月17日,工信部公开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单车道、基础多车道、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描述了相应的检验与试验方法,以杜绝非专业第三方针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相关测试。L2强标的逐步落地有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行业空间显著扩容,单车型检测认证费用有望提升。 产能布局多点开花,华东总部基地、南方试验场等项目推动产能升级,助力业绩兑现。公司多个基地和试验场取得重大进展,华东总部基地总投资超23亿元,聚焦新能源、智能驾驶、通信软件、零部件与材料的研发及测评,在苏州建设了百余个行业先进试验室,覆盖从纳米到整车的“材料-芯片-零部件-整车”全链条研发测试体系。南方试验场已于2025年7月全面启用,目前其飞行汽车机库及起降广场已投入使用,客户已可正常开展飞行汽车相关的研发测试。南方试验场由公司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收购,是中国首个兼容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智能网联及无人驾驶测试汽车的试验中心,主要包含高速环道、动态广场、山路、越野路等19种测试道路。公司通过新基地的投产进一步部署全国主要汽车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智能化检测带来的增量订单的承接能力,支撑业绩兑现。
投资建议:展望26、27年,公司成长性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1)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三电系统、智驾系统等测试以及充电设施运维等技术服务需求的增长,带动公司主业汽车检测订单向上;2)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强检标准加速落地,强检项目的增加直接带动检测市场规模扩容;3)公司产能布局多点开花,华东总部基地、南方试验场等项目推动产能升级,助力业绩兑现。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3.88/64.03/75.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95/13.24/15.95亿元,EPS分别为1.09/1.32/1.59元/股,对应PE15.96x/13.20x/10.9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升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