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周报:从算力到电力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1-09 20:34:19 评论:0
  科技巨头的金融循环脆弱性显现,市场聚焦确定性

      本周近期海外大型科技股表现不佳,除了美国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上行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形成部分扰动外,市场对于OpenAI 的“AI 需要美国政府背书”的发言以及美联储相对偏鹰的降息表态反应较为剧烈,表明当前市场已经开始对AI 科技巨头间的金融循环与预期过高风险产生警觉,激进的资本开支与巨头企业之间密集的大单签订已经不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而是愈发关注于其AI 业务本身的创收/创现能力能否覆盖其对于未来的支出承诺,以及能否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增长。科技发展的短缺环节开始过渡到传统产业(例如存储与电力)。

      看似扩散的背后,是对拥有综合电力优势的中国资产的重定价

      A 股同样开始了风格再均衡的过程,与海外科技巨头企业股价联动性较强的TMT 板块表现开始明显落后于因海外电力短缺而受益的电力设备、化工等板块,部分中国优势产业如钢铁、煤炭等同样表现出色。科技行业发展的短缺环节,已经从美国作为链主的算力基础设施,过渡到以中国更具优势的电力、制造与泛基础设施领域,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中国资产的重定价。市场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过去为能源转型而建设的庞大产能的真正价值:一方面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能力引领全球,为全球获得低成本与可持续能源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国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并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稳定且低廉的能源使用成本优势。过去几年能源转型是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在此期间构建出产业优势的也远非仅有新能源行业本身,看似“产能过剩”的中国制造的重定价之路正在开启。

      扩散行情的三条路径梳理:化工值得关注

      第一,本轮电力设备行情高弹性的背后,在于其过去几年因产能过剩而本就被市场所长期低估,在供给侧反内卷约束下出清的尾声恰逢遇上海外电力短缺所带来的估值与业绩的双重修复。全面重估行情下,当前电力设备内部,电工仪器仪表交易拥挤度偏低、且盈利估值匹配度较高,可能存在补涨机遇。第二,中国制造业围绕能源转型所构建的庞大产能并非仅限于电力设备板块,化工板块便可能扩散行情下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化工部分细分行业本身便是电力设备的上游核心材料,内部同样有大量公司布局了相关产能以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另一方面,部分个股通过自身的规模与竞争优势在过去同样通过新建产能与业务拓展的方式切入了新能源赛道。我们复盘2020 年至2022 年新能源浪潮期间化工各个细分行业与电力设备板块股价相关性以及当时财报里对于新能源或能源转型关注度情况(用相关词频强度表征):如果行业在能源转型浪潮刚刚兴起的2020 年便与电力设备行业股价展现出较高相关性,且在当年财报中表达了较高的关注,那么行业本身便有较大可能与新能源产业链强相关,比如处于产业链上游;而随着产业浪潮的不断演绎,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切入新能源产业链,部分行业股价与新能源板块的相关性也将随着抬升,财报中对于能源转型相关的关注度也将同步提高。最后结合最新的三季报行业所处的产能周期与库存周期情况来看,我们建议关注钛白粉、有机硅、涂料油墨、改性塑料与膜材料,相关板块在2020 年至2022 年逐渐将自身与新能源行业的景气度深度绑定,且未来新增产能相对有限,库存周期也处于底部。当其传统业务景气度底部复苏,而新能源业务提供增量与重估空间,后续可能是行情扩散的重要方向。在类似思路下,其他细分行业中,玻璃玻纤、自动化设备、金属新材料等同样可以关注。第三,海外缺电也同样会导致部分本身高耗能的产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抬升,在需求侧的拉动下,而对于电力资源相对充足的中国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将进一步得到体现。通过测算工业企业口径下单位营收的电耗情况,单位营收电耗较高的行业有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纺织、造纸等,这些也同样是反内卷政策约束较为严格的板块,对内价格下行空间有限,对外伴随着全球电力缺口扩大,关注成本优势下的全球份额提升机遇。

      从算力到电力,中国资产重定价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结构形成,旧共识正在面临越来越的约束,而新共识同样正在浮出水面:短期围绕电力系统的重估行情仍将继续,而未来伴随着制造业动能修复和实体经济投资的扩张,中美引领的全球用电量大于GDP 的共振,实物资产与中国优势制造的全面重估行情有望开启。扩散行情中,电力设备与化工板块中的部分细分行业机会值得关注:电工仪器仪表、钛白粉、有机硅、涂料油墨、改性塑料与膜材料。中期观点不变,推荐:第一,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带来的经营状况改善、海外降息后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上游资源(铜、铝、锂、油、煤炭),实物资产的补库需求或将恢复,关注油运;第二,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卖铲人”,优势产业在海外的变现:资本品(工程机械、电力电网设备、重卡)、国防军工;第三,资本回流,国内价格企稳下的食品饮料,航空。

      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经济大幅下行。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牟一凌/吴晓明 日期:2025-11-0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