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钨高新(000657) 中钨高新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点评:矿山并入与钨价上行共振,业绩实现高增
中钨高新(000657)
事件:公司10月26日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55亿元,同比增长13.39%;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46亿元,同比增长18.26%。同日,公司发布《关于收购远景钨业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现金收购钨矿钨业所持有的远景钨业99.9733%股权,交易价格为8.21亿元(含税)。点评:
钨全产业链优势持续显现,全年业绩高增可期
2025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9.06亿元,同比增加34.98%;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增长36.53%;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97亿元,同比增长725.45%。扣非净利润高增的主要原因系公司于2024年12月以发行股票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柿竹园公司100%股权,并于12月并表。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柿竹园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列报。2025年Q3,公司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钨价的持续上涨与公司钨全产业链优势的协同效应。
拟收购远景钨业,优质矿山资产持续并入
远景钨业是以钨金属矿采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以钨精矿的矿产品销售为盈利来源,客户主要为五矿集团内部企业。2024年,远景钨业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净利润0.67亿元。2025年1-5月,远景钨业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净利润0.34亿元。远景钨业目前保有钨金属量约15.45万吨,年产量约2600吨。目前,公司钨精矿年产量为0.42万吨,预计到2027年,柿竹园公司完成技改,钨精矿产量将新增约2000标吨/年,萤石产量将超过50万吨/年,钼、铋精矿产量也将同步提升。本次远景钨业并入公司,将显著提升公司钨资源自给率,强化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钨供需格局趋紧,助力钨价维持高位运行
供给端,全国钨精矿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5年全国钨精矿(65%WO₃)第一批开采总量指标为5.8万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6.5%,供给收紧。需求端,下游应用领域前景开阔,航天航空、AI、半导体与电子信息领域,硬质合金、钨粉及钴粉需求提升。今年8月28日,八部门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到,提升钨硬质合金等高端产品的应用水平,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并带动下游需求的扩张。价格端,钨精矿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截至2025年11月7日,国内黑钨精矿(65%)和白钨精矿(65%)价格分别为31.30万元/吨、31.20万元/吨,分别与年初上涨了118.88%、119.72%。整体来看,供需格局持续趋紧,钨价中枢有望维持高位。
数控刀片&硬质合金保持领先地位,AI发展带动PCB工具需求激增2025上半年,公司硬质合金产量超0.75万吨,同比增长超5%,总产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公司数控刀片产量6500万片,同比上升15%;公司IT工具产量4亿支,同比增长30%。PCB微钻方面,中钨高新旗下子公司金洲精工(简称“金州”)是全球PCB微钻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专注于精密微型钻头及刀具的研发与生产,全球前20大PCB客户覆盖率超80%,同时加快推广“碳骑士”HL系列,布局AI服务器高多层高速板高厚径比微孔加工市场,巩固微钻领域领先地位;同时,金州公司加大PK系列在高端芯片FC-BGA封装基板微孔加工中的推广力度,提升市场份额。
今年上半年,金洲公司月均产能维持在6000多万支;今年7至9月,金州公司已提升至月均7000多万支,10月底将进一步突破8000万支。今年7月,中钨高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金洲公司微钻产能扩产1.4亿支的项目。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期间费率大幅下降
盈利能力,2024年和2025Q1-Q3公司毛利率分别为22.07%(同比+0.85pct)和21.83%(同比+0.84pct);公司净利率分别为7.01%(同比+0.36pct)和7.30%(同比+0.44pct)。费用端,2025Q1-Q3,公司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9%(同比-0.08pct)、4.25%(同比-0.36pct)、4.37%(同比-0.03pct)、0.40%(同比-0.22pct)。同期,公司研发费用为5.57亿元,同比增长12.73%。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增强,费用管控成效明显,研发投入稳步增加,经营质效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优质矿山的不断并入,逐步提升公司的钨矿自给率。供给端,钨矿开采总量下降,钨矿品位下降很难逆转。需求端,未来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持续发展,钨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行业供需格局趋紧,钨价或将维持高位。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3、14.54和16.3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7.60、38.72和34.52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钨市场价格波动、高端硬质合金技术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