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600549) 首次覆盖报告: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各板块业务稳步推进
厦门钨业(600549)
报告要点:
2025年Q3业绩高增长,全年业绩值得期待
2025年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0.01亿元,同比增长21.36%;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82亿元,同比增长27.05%。单季度来看,2025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23亿元,同环比增长分别为39.27%、18.7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10亿元,同环比增长分别为109.85%、39.29%;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92亿元,同环比增长分别为114.05%、42.67%。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钨和稀土价格上行及销量提升带动,公司通过优化产品与价格联动助力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为全年业绩高增长奠定基础。
25年Q1-Q3钨钼业务利润增长,供需格局趋紧助力钨价高位运行2025年Q1-Q3,公司钨钼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5.68亿元,同比增长11.47%;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3.25亿元,同比增长20.13%。公司不断夯实内部管理和优化经营工作,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形,推动产品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其中第三季度利润总额环比增长42.84%。公司拥有三家在产钨矿企业(洛阳豫鹭,宁化行洛坑,都昌金鼎)和一家在建钨矿企业(博白巨典),现有在产钨矿山钨精矿(65%WO3)年产量约12000吨,为后端钨的深加工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
供给方面,2025年全国钨精矿(65%WO3)第一批开采总量控制指标58000吨,同比减少4000吨。需求方面,2025H1中国钨消费合计3.59万金属吨,同比增长2.1%。价格端,截至2025年11月7日,黑钨精矿(65%)和白钨精矿(65%)价格分别为31.30万元/吨、31.20万元/吨,分别与年初增长了118.88%、119.72%;仲钨酸铵(APT)价格由2025年初的21.05万元/吨上涨至11月7日的46.20万元/吨,涨幅119.48%;碳化钨粉价格由2025年初的31.00万元/吨上涨至11月7日的69.10万元/吨,涨幅122.90%。整体来看,行业供需格局趋紧,有助于维持钨价高位。
光伏钨丝下游渗透持续提升,切削工具业务升级驱动销量增长2025年Q1-Q3,公司主要深加工产品细钨丝共实现销量1015亿米,同比下降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公司细钨丝在光伏领域市场份额超过80%,并持续强化性能改进和结构优化。一方面聚焦光伏用钨丝的韧性、强度及成品率提升,巩固在技术、质量与规模上的领先地位,同时适度下调价格、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光伏钨丝渗透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耐切割防护、丝网印刷及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实现收入稳步增长。
切削工具产品方面,销量同比增长12%,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公司刀具及刀片产品定位中高端,具备较强研发实力,围绕高效加工、绿色制造和智能化方向持续推出高性能立铣刀、切断切槽刀具及孔加工等新品,覆盖模具、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通过聚焦重点终端客户,推动研发前移、联合开发重点项目,产品匹配度与应用深度不断增强,带动销量稳步增长。同时,公司方案业务能力持续提升,与多家机床设备厂建立战略合作,完成多个交钥匙与整包项目,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转变,有效推动切削工具业务收入与利润增长。
利润总额
锂及其他)产销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前三季度销量达
高性能设备需求,从而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求端方面,截至2025年9
25年Q1-Q3稀土业务增利稳健,房地产业务承压2025年
本年无此事项,剔除该事项影响,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股权,确认投资收益1.45亿元。
期间费率大幅下降,运营效率提升
三大板块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地,具备年产
目,建设年处理15000
正极材料项目C、D车间已封顶,正在推进C车间2条生产线调试;四川雅安磷酸铁锂一期项目已实现量产,二期项目已完成设备调试工作;厦钨新能高端能源材料工程创新中心,建设年产1500吨中试产线,已完成土建主体招标工作、施工许可证办理工作,正在推进主体工程工作,施工单位前期进场准备中。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构建了前端钨矿山采选,中端钨钼冶炼及钨钼粉末生产,后端硬质合金、钨钼丝材制品和切削刀具等深加工应用及回收的全产业链,我们选取中钨高新、章源钨业、欧科亿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三家可比公司PE均值为52.84,与行业相比,厦门钨业PE值较低,具备投资价值。
表1: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总市值EPS PE
公司简称
公司拥有完整钨产业链,在钨矿开采、钨冶炼、钨粉末、钨丝材和硬质合金深加工领域具备突出竞争优势,新兴需求进一步扩大,其中光伏钨丝全球市占率持续领先,切削工具业务升级驱动业绩增长。在新能源板块,公司在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以及锰酸锂等领域布局完善,受益新能源需求高增与政策红利。在稀土业务,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家电领域实现业务增长,并已获得人形机器人关键客户认证,成长潜力显著。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2、32.72、36.99亿元,对应PE分别为22.25、16.94和14.98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波动影响需求和价格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产业重点项目不及预期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