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下金融发展机会暨2026年非银金融行业策略:新起点下的双向奔赴
投资要点
展望2026年,作为“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将呈现更深层次的良性互动。在政策引导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下,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新型领域将持续涌现结构性机遇,推动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国家重点支持方向。这一过程不仅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深化,也将倒逼金融行业自身实现业务重构与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与金融“双向奔赴”的新生态。
有进有出,资本市场资金结构预计将更趋均衡。一方面,随着居民资产配置意识觉醒,储蓄向投资“搬家”进程延续,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将吸纳可观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保险、年金等绝对收益型机构投资者稳步入场,其长久期、低风险偏好的特性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同时,“国家队”资金有望继续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在必要时调节节奏,而伴随市场信心修复,此前受限的股东减持、再融资等活动可能有序放开,持续助力产业结构转型,有进有出的资金结构促进成长与价值风格走向再平衡。
再融资将有序放开,证券行业迎来ROE长期中枢提升机会。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恢复,券商融资渠道或逐步放宽,为其转型升级提供资本支撑。预计行业将把资源更多投向AI技术应用、跨境业务布局及机构资本中介等创新领域,通过提升服务效能与资产定价能力,打开ROE长期提升空间(如从当前中枢为6%提至10%),逐步摆脱同质化竞争格局。
保险公司从博投资收益转向挖掘真实客户需求,多元产品创新带来价值水平提升。在监管引导与客户需求挖掘共同推动,保险公司将逐步淡化对投资波动性的依赖,转而深耕真实保险需求,聚焦发展分红险、健康险、养老险等保障型业务。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优化负债结构、降低利差依赖,也更契合社会老龄化与健康管理需求,推动行业新业务价值率与内含价值稳步增长。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收益波动;监管趋严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