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08:15两部门发布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指导意见 储能产业迎发展机遇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2 08:15:55 评论:0

【今日导读】

两部门发布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指导意见 储能产业迎发展机遇

发改委发文推进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 物流行业望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化

全新人工神经元面世 彻底改变AI部署方式

华为参股入局,AI语音有望成为“入口级别”存在


【财经精选】

1、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表示,将加速推动5G+、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北斗+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的培育。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大力推进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建设;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通过聚合、直接交易等模式参与电力市场;探索“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水风光基地、海上风电基地集群协同调控模式等。

3、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4、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表示,量子科技正处于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产业应用的关键时期,到2027年安徽将落地1000个量子科技应用场景。

5、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动物流数据开放互联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物流数据与产业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为能源、交通、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结构性降本增效。鼓励物流企业顺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面向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行业领域,深化跨行业数据整合利用,提升数字化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深化物流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优化融资、保险等产品服务。

6、11月10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宣布正式获得阿联酋联邦政府批准,将在阿布扎比开展纯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这是美国以外全球首张城市级L4自动驾驶商业化牌照。

7、在国家疾控局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预计今年秋冬季我国流感疫情高峰可能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监测数据显示,往年开始进入流感流行季的时间一般都是在10-11月,个别年度也有9月份开始,流行高峰一般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依托中国流感监测系统,疾控部门对各地流感活动实时开展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当前我国总体流感活动属于上升阶段,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5%,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期流行。

8、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3项政策举措。对需报国家审批(核准)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铁路、核电等重点领域项目,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并明确持股比例等要求。

9、乘联分会数据,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2万辆,同比下降0.8%。1-10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925万辆,同比增长7.9%。

10、周一美国政府停摆有望结束的消息提振了市场情绪,欧美股市跃升,道琼斯指数涨0.81%,标普500指数涨1.5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2.27%。最新的闪存提价消息继续推动闪迪、希捷、美光科技等存储明星股冲击新高,闪迪当天涨12%。大型科技股普涨,英伟达收涨5.8%,创4月份以来最大单日涨幅,Palantir飙升8.8%,特斯拉涨3.7%,谷歌A涨4%。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收盘上涨1.4%,创下六个月来最大涨幅。


【政策】

1、【智能电网】两部门发文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 多家公司在相关领域有布局

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升级智能化调控技术,具体内容为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主配微网协同中的应用,推广应用状态感知技术以提升电网对分散资源的动态感知能力,加快应用海量源网荷储资源聚合控制技术,完善新能源基地协同调控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被明确作为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撑。通过这些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主网、配网与微网的高效协同调度,提升新能源资源的消纳比例,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复杂场景。本次《指导意见》明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状态感知、聚合控制与基地协同调控等创新措施,推动中国电网向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型、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深度转型。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调控韧性与运行效率,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制度基础。

2、【物流】发改委发文推进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 物流行业望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化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11月10日印发《关于推动物流数据开放互联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着力夯实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基础,依法合规推进物流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促进企业物流数据市场化流通利用,深化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整合,打通多式联运数据堵点,优化物流资源配置,释放产业赋能潜力,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快递业务量累计达1450亿件,同比增长17.2%,电商驱动需求持续扩张。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0%,创历史最低,降本增效成效显著。头部企业加速从价格战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 顺丰及京东物流等加大自动化与数字化投入,单票成本持续优化。智慧物流加速渗透,AI与自动化技术推动效率升级,但数据孤岛与技术投入压力仍存。未来物流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政策与数智化协同是关键。随着后续政策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速,物流行业望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化,龙头公司望受益。

3、【储能】两部门发布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指导意见 储能产业迎发展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研究机构认为,储能作为调节性资源,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作用不容小觑,储能将受益于光伏风电装机高增。目前从多个省份的实际情况来看,基于容量电价/容量补偿、峰谷套利、辅助服务等收益,储能已具备较高的经济性。此次两部委明确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挖掘新能源配建储能调节潜力,健全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各省份储能容量电价或补偿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国内储能需求或超预期。


【产业】

1、【商业航天】商业航天进入复苏期开端,机构指出产业加速期已经到来

据媒体报道,北京时间2025年11月9日11时32分,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10次飞行。根据测算,2028年GW星座将达成“百箭千星”计划,2035年将完成全年近2500颗卫星的发射,对火箭发射的需求将大幅增加。随着星网及垣信的突破,组网密集期已经到来,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及下游应用迎来加速拐点。我国商业航天正式进入复苏期开端,后势强劲,产业加速期已经到来。

2、【短剧】内容消费的新赛道,我国微短剧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媒体报道,近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表示,当前搜狐仍专注于传统的消费者互联网,“尤其是在媒体以及社交方面,关注流是我们现在的重点”。搜狐视频还将“长短结合”,既平台化运营热门的竖屏短剧,也自制横屏短剧。目前,我国微短剧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成为内容消费的新赛道。微短剧发展呈现题材多元化、制作精良化、产业融合化的特征。我国微短剧成功进军海外市场,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新兴力量。

3、【人工智能】华为参股入局,AI语音有望成为“入口级别”存在

近日,深圳市安菲翁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华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高新投鼎胜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万人民币增至112.5万人民币,同时发生高管变更。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语音AI大模型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核心技术专长在于语音深度伪造鉴伪,帮助用户识别和防范虚假语音内容。据极客公园,2025年上半年,“AI语音”赛道正密集地获得融资,且融资多为大额,并且投向早期团队。与此同时,无论是Meta、OpenAI、Google等科技巨头,还是MiniMax等创业公司,都在密集发布自己的语音模型或语音产品。语音对话从一个App中的功能模块,迅速进化为AI时代入口级别的存在。

4、【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超27%,国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再获重要进展

据报道,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东吴证券认为,钙钛矿工艺流程较短,易于扩大生产。当前百MW量产成本约1-1.5元/W,玻璃等封装材料占比30%+;预计GW级有望降至8毛/W以内。设备端镀膜设备价值量最高,占据投资绝大比例。百MW级线的设备总投资额约1.2亿元,其中镀膜:涂布:激光:封装设备比例约50%:25%:15%:10%;后续GW级设备投资预计约7-10亿元/GW。


【涨价】

1、【存储】价格加速上涨,存储市场结构性缺货或将延续至2027年

行业媒体报道,近日,长鸿高科与新存科技(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增资认购协议”,长鸿高科拟出资1亿元人民币认购其部分股份,向加码存储芯片迈入第一步。近日,存储行业相关消息不断。11月9日,闪存龙头闪迪(SanDisk)11月大幅调涨NAND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其涨价消息引发整个存储供应链震动。存储市场结构性缺货将延续至2027年。招商证券表示,价格端方面,10月各存储型号价格加速上涨,环比涨幅从40-100%左右不等。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增长,各家存储原厂均明确表态涨价,部分模组厂跟进报价,整体行业加速备货。


【海外风向】

1、【超导概念】石墨烯发现非常规超导性 室温超导有望实现

据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在“魔角”扭转三层石墨烯(MATTG)中首次直接观测到非常规超导性的关键证据,为实现室温超导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MATTG由三层原子薄的石墨烯堆叠而成,并以特定的魔角扭转,从而展现出一系列奇异的量子特性。室温超导在接近室温条件下仍能工作。如能实现,那么零能耗输电电缆、高效电网乃至实用量子计算系统等新技术将成为现实。魔角石墨烯作为二维材料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已从 “现象发现”阶段迈入“技术攻坚”与“应用拓展”并行的关键时期。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预计2030年前魔角石墨烯将在特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推动全球科技革命的核心材料之一。

2、【神经网络】全新人工神经元面世 彻底改变AI部署方式

据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科研团队和合作者成功造出一个功能齐全的人工神经元1M1T1R,这是一种能像真实脑细胞一样工作的人工神经元,有望催生出类似人脑的基于硬件的学习系统,并有望将AI转变为更加接近自然智能的形态,这或将开启迈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飞跃。假如能用数以亿计的这种超低功耗神经元组成一个电子大脑,那么处理当前那些需要巨大服务器才能完成的AI任务,可能就只需要一块手表电池的电量。这或将彻底改变AI的部署方式,让AI可以嵌入到手表、眼镜甚至是植入式医疗设备中。人工神经元的低能耗、高仿生度、小尺寸特性,使其能渗透到传统AI难以覆盖的场景,让AI“脱离服务器,嵌入日常”,搭建 “类脑硬件底座” 的关键拼图,在工业与自动驾驶领域满足 “高可靠、实时性” 需求。可以预见,未来5-10年,人工神经元将从“实验室样品”走向“商用产品”,成为“让 AI更节能、更智能、更贴近人类需求”的核心技术,最终实现“用人工硬件复刻人脑智慧,甚至在特定领域超越人脑效率”的目标。


【公告解读】

冰轮环境:与达能日本签约高效动态冰浆(水)项目

金隅集团:子公司中标合肥“BEST项目”提供ACC产品

山鹰国际:与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合作协议

华建集团:子公司联合签署建设工程设计勘察合同

四川成渝: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分别签署工程总承包合同

数字政通:联合体中标1.09亿元商河经济开发区智慧水务项目

迈为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续签一致行动协议

吉峰科技:拟5000万元设立吉峰低空科技(天津)助力公司低空产业区域化发展与战略升级

海新能科:控股子公司山东三聚获批生物航油出口先行先试

天成自控:子公司获国内知名汽车企业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

*ST兰黄:控股子公司拟投资6500万元建设果汁饮料项目

永贵电器:控股子公司与中车株洲签订货物买卖合同

方直科技:拟1.16亿元收购执象科技100%股权

中工国际:签署约5.71亿元伊拉克医院建设项目合同

*ST凯鑫:实控人等拟27.85元/股协议转让5%股份给吉学文

博俊科技:拟投资10亿元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

大宏立:股东拟询价转让3.5%公司股份

药易购:实控人拟向公司董事协议转让500万股股份

广汽集团:与本田、本田中国及广汽本田订立增资协议

秦川机床:控股子公司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新的投资者

【业绩】

仙坛股份:10月鸡肉产品销售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9.30%

罗牛山:前10个月生猪销售收入累计达10.33亿元,同比下降3.82%

新五丰:10月生猪销售量61万头同比增长56.97%

民和股份:10月销售收入8960.31万元,同比增长7.82%

曙光股份:前10月整车销量1349辆,同比下降36.04%

【复牌】

凌志软件:拟购买凯美瑞德100%股权

胜利股份:拟购买控股股东所持燃气类相关资产


【新股申购】

南特科技:申购代码920124,申购价格8.66元,发行市盈率13.6倍,公司主营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