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跟踪周报:十五五规划说明中,为何没有重点提及人工智能?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2 13:38:24 评论:0

  投资要点

  “十五五”整体战略布局:三级梯队层次分明。(1)打造新兴支柱产业。规划明确将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列为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统筹推进研发设施建设、技术攻关与产品升级。通过融合技术创新、规模化推进与应用场景构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此梯队是“十五五”经济增长最直接动力,旨在将前沿科技的先行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与国际竞争优势。(2)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明确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方向,此梯队关乎国家长远竞争力,布局未来产业就是塑造未来的国家核心优势。(3)赋能优化传统产业。推动机械、纺织、轻工、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实施技改升级与“数智化”转型,巩固其全球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赋能优化实现老树新芽,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根基。

  “十五五”规划中的人工智能定位分析:在“十五五”规划及近期的政策公报中,人工智能作为关键通用技术,其公开表述的侧重点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我们认为,没有将人工智能并列在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与六大未来产业中,此举并非忽视AI,而是一种更具全局观和战略协同性的布局。其核心在于:淡化AI作为直接国际竞争焦点的对抗性叙事,转而强调其作为赋能万物的技术基座属性,并将其融入未来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宏大进程中,以服务于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生态。(1)突出协同融合,而非单一赛道:不再将AI视为一个孤立的产业,而是视为像电力或互联网一样的基础性赋能技术,一种“国家基石”层级的基建工程。(2)规避直接对抗,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将AI明确列为针锋相对的竞争领域,易引发不必要的摩擦,可能加剧技术封锁与市场壁垒。采取审慎、聚焦的表述策略,有意淡化其地缘政治对抗色彩,这有助于为国内AI产业的技术合作、市场开拓与人才交流,保留更为开放和稳定的国际空间。

  夯实根基与赋能千行百业:AI引领现代化产业基石。(1)强化工业软件,推动自主可控与智能进化: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最长板,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其地位举足轻重。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已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课题。当前政策已明确强调,要着力提升工业软件的本土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旨在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换道超车”,构建起下一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工业软件体系。(2)激励和补贴:以需求侧拉动供给侧创新。为有效引导企业采用安全可信的解决方案与关键技术,预计后续将有更多针对性政策陆续出台,通过对采购行为予以奖励,切实激发市场积极性,从而从需求端拉动供给侧的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3)推动“AI+”融合:聚焦重点行业赋能升级。政策层面正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医疗、交通、金融等关键行业的深度融合。这些行业普遍具备产业规模大、数据资源丰富、信息化基础较好等优势,通过引入AI技术实现智能化改造,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投资建议:结合“十五五”全文,我们认为人工智能领域应当重点关注芯片、芯片制造、AI+三大方向。建议关注:自主可控芯片:寒武纪-U、海光信息;芯片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公司、长电科技;AI+工业:东土科技、能科科技、中控技术、中望软件。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


东吴证券 王紫敬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