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一):智链东盟,数绘未来
结构性分化加剧,中国领先优势持续扩大: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呈现显著的梯队化格局,且差距日益拉大。中国凭借在基础设施、技术专利(截至2025年8月,专利数近2.5万项,远超东盟总和)和市场规模(占区域近80%)等方面的绝对优势,稳居第一梯队。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凭借差异化实力构成第二梯队,而其他国家则处于追赶位置。
融资、人才及市场碎片化是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掣肘:东盟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发展存在三大瓶颈,包括初创企业融资困难,在全球“融资寒冬”背景下问题尤为突出;因各国法规、标准和语言不统一导致的市场碎片化,阻碍了企业规模化扩张;以及因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所导致的根本性、高技能人才短缺。
人口红利与资本注入驱动未来增长潜力:东盟AI产业拥有巨大的未来增长潜力,其动力源于三大因素的协同作用。核心驱动力是庞大且年轻的消费群体所带来的人口结构红利(预计到2030年,千禧一代与Z世代将占消费者75%);同时,稳健的宏观经济增长(预计2030年GDP达4.5万亿美元)提供了坚实基础的增长地基;而全球科技巨头在AI和云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资本注入,正持续加速该地区的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各国加速顶层设计,聚焦治理与生成式AI:过去一年,东盟各国显著加快了人工智能政策的迭代步伐,多数国家已将AI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政策焦点集中于完善治理框架、制定伦理准则,并特别针对生成式AI的兴起补充指导方针,旨在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为跨境合作与投资创造统一的合规基线。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