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快报:演出规模或为主导,政策与跨域消费迎增长
投资要点
大型营业性演出逐步成为演出票房主力,24年下半年增速显著。根据《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数据,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0.27万场、票房收入296.36亿元,观众人数3651.82万人次。大型营业性演出在演出票房中的占比从35.4%提升至51.1%。万人以上的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84.4%。大型演唱会分月票房均有大幅增长,5月、8月、9月、11月为票房高点。2024年下半年演唱会场次显著增长,8月、9月达到全年峰值。单场票房3000万以上的演唱会占全部大型演唱会场次的11.8%,同比提升3.4%,头部艺人演唱会的吸金能力持续加强。
音乐节内容不断迭代,各地方政策鼓励发展。根据《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数据,2024年国内主要音乐节IP数量约为71个,同比去年下降40.5%。大量音乐节对标国际音乐节,加速国际化进程。音乐节逐步向两种类型演变:1、逐步聚焦垂直音乐品类,如部分音乐节专注电音、说唱主题。2、主攻流行品类的音乐节持续加码演出阵容,如国外艺人、头部明星数量增多。2024年,全国多地出台政策激励和分类奖补机制推动大型演唱会、音乐节落地,阶梯式奖补政策根据演出规模、观众人数及跨区域引流效果实施分档奖励,如上海出台的《上海市进一步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深圳出台《关于促进文体娱乐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演唱会经济繁荣带动产业链升级,跨界融合促多元创新发展。根据《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演唱会产业链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制作、演唱会筹办、表演。演唱会观众在应援物品上的消费转化率为30.8%,构成活动收入的直接货币化路径。同时,行业的持续扩张正向上游驱动产业链需求,显著拉动演艺设备、整合营销服务及专业内容制作等增长。61.3%的受访者在观看演唱会后的次日离开演唱会所在城市,26.7%观众选择在当地逗留一周以内。跨城观演成为主要消费趋势,愿意前往周边城市观演的受众比例达到55.2%。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的预算集中在1001-3000元(52.1%)之间,其中花销主要为住宿(61.3%)、餐饮(68.7%)、交通(69.7%)。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增长,演出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短时间内产生聚集效应,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消费。
投资建议:演出市场持续活跃,大型演出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各地举办演出的频率提升,预计将在短期内显著提振当地文旅等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关注:芒果超媒、欢瑞世纪、华策影视、北京文化、大麦娱乐等。
风险提示:票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不确定性、相关政策不确定性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