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点评报告:社融延续降速,存款“搬家”部分流向理财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4 19:44:43 评论:0

  信贷节奏季节性回落,票据冲量支撑,财政贴息等政策效果待观察

  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余额增速6.5%较9月环比下降0.1pct。需求受季节性因素回落同时,信贷扩张亦受制约:(1)Q4商业银行普遍“惜贷”,一方面部分项目用作来年储备,分支机构从考核角度亦有做低基数意愿,另一方面Q4投放贷款对全年息收入贡献有限,但仍需计提拨备,故从财务角度缺乏投放性价比;(2)政策发力转化至信贷需求的效果仍待观察,如财政对消费贷等贴息政策、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对信贷的撬动,或因时滞因素未于10月体现。结构上票据支撑企业贷款,居民借贷意愿下降:(1)10月企业贷款同比多增2200亿元,主要靠票据同比多增3312亿元贡献,短贷负增或源于9月末因考核而冲量投放的短贷投放10月初偿还,而中长期贷款增长受需求及债务置换双重影响;(2)居民端看,短贷及中长贷均减少,其中短贷同比大幅少增3356亿元,或反映财政贴息政策9月虽发力,但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而中长贷偏弱反映按揭需求仍待改善,尤其是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尚未企稳过程中,居民加杠杆意愿偏弱,按揭提前偿还压力或加剧。

  政府债成为主要贡献,社融增长延续放缓

  10月份社融新增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存量增速为8.5%,环比9月下降0.2pct,社融增速虽自7月后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下行幅度有限。结构看政府债券仍为增量社融主要贡献,但10月同比大幅少增,信贷仍持续为拖累项:(1)10月政府债新增4893亿元,为年内单月最低水平,同比亦少增5602亿元,受年内政府债发行前置影响,Q4地方政府债发行或减速,但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方式由间接融资(贷款)向直接融资切换,Q4阶段性放缓后明年发行恢复,政府债券将继续成为新增社融的重要拉动项;(2)社融口径人民币信贷同比少增3166亿元,信贷仍拖累社融增长,但需理性看待政府债对信贷的替代效应,此外价格方面10月新发放企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为3.10%,连续3月环比持平,低息贷款的逐步压降、企业反内卷性竞争,以及部分银行信贷客群结构由头部向腰部迁徙,多因素或促使新发放利率企稳;(3)10月企业债融资新增2469亿元,同比多增1482亿元,科创债发行提速亦贡献社融增长。

  存款搬家与活化持续,但居民信心修复及企业经营活跃度提升仍待观察7月M2同比增长8.2%环比下降0.2pct;M1同比长6.2%,环比虽下降1.0pct但绝对水平仍维持高位。当前M2-M1剪刀差仍处相对低点,这表明当前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但居民信心修复及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情况仍待观察:(1)2024年同期存款单月仅新增6000亿元,受手工补息整改影响,活期存款挤水分致使基数较低,此外当前居民存款活化或流向资本市场并非消费,企业存款活化或源于补充流动性提升抗风险能力并非再生产;(2)10月政府债券同比少增,财政存款仍同比多增1248亿元,或源于前期财政对实体部门的支出加速,Q4支出放缓后资金滞留财政账户,但伴随明年化债工作持续推进,未来资金流向企业活期账户后或仍推升M1;(3)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多增7700亿元,结合居民存款同比多减7700亿元,存款由居民流向非银部门的搬家特征明显,推测大部分高息存款到期后转向理财,少部分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直接入市。

  投资建议

  当前信贷增速延续放缓,社融增速亦高位回落,政策虽有托底但其对需求的修复或因时滞而尚未体现。上市银行零售风险虽抬升但影响相对可控,叠加丰厚的拨备覆盖和稳定的分红政策,共同构筑了银行“红利重估”逻辑的“稳健锚”。而银行在金市、财富管理、投行等领域所具有的优势,形成了银行估值差异化的“增长帆”。银行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中长期资金亦具备配置动能,增加银行板块配置是“高切低”及均衡配置思路下的较优选择。我们认为以国有行为代表的红利资产较无风险利率仍具性价比。推荐中信银行,受益标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重庆银行、杭州银行、渝农商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开源证券 刘呈祥,丁黄石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