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测控(920116) 太空服务管理提供商,测管仿算全产业链构筑核心壁垒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7 15:47:32 评论:0

  星图测控(920116)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2025Q1-Q3,公司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15.57%;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25.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10.39%。公司单Q3实现营收0.89亿元,同比+9.26%;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26.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8.97%。事件点评:

  中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太空管理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各国低轨互联网星座快速扩张,火箭发射保持活跃,局面由中美两国主导。2025上半年,全球共发射航天器2,090颗,同比+58.5%,其中星链新增部署1,485颗卫星,保持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则发射了GW星座、千帆

  星座、吉利星座和云遥星座等星座的153颗卫星,同比+92.4%,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随着在轨商业卫星数量的不断增长,星座系统愈加复杂,太空管理服务看到快速增长势头。

  其中,航天测控是对航天器飞行和工作状态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的活动,为火箭主动段、卫星早期轨道段、在轨测试段、长管阶段、离轨阶段提供遥测遥控支持、任务规划调度、轨道确定与控制、碰撞预警、健康管理以及地面站网等航天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对于星座建设初期以及特种行业等,由第三方航天测控公司提供服务具有成本、时效、可靠性优势,未来满足星座级测控依托共享+自建站网则具有跨域资源协同调度优势。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卫星测控服务单颗卫星年服务费通常在几十万量级,火箭测控服务单次收费也是同等量级。假设未来国内商业航天常态化年发射千颗,仅卫星+火箭测运控服务年新增需求有望达到5亿元以上,年累计服务费将在10亿以上。

  其次,航天数字仿真为航天任务规划设计、航天器平台和载荷优化、发

  射入轨及在轨运行等提供仿真环境,可以有效降低任务执行成本,结合AI算法分析可以提升航天任务效益产出。

  测管仿太空管理服务全面布局,军民双轮驱动业绩快速而稳健增长。

  公司实控人为中科院空天院,业务以太空管理服务为核心,专业从事航天测控管理、太空态势感知、航天数字仿真等,公司基于洞察者系列平台,围绕航天器在轨管理及天地通信,融合AI大模型构建天地一体化航天测控通信与太空交通服务系统,致力于成为特种+民用全球领先的太空管理服务商。“洞察者平台”是公司打造的系统级航天任务全周期分析软件,包括一体化全功能地面站网建设(天路)、太空资产管理(天控)、太空态势感知(天感)、航天仿真分析(天仿)、航天业务数字化训练(天训)、太空视景交互(天视)等航天业务应用平台。面对蓬勃发展的太空管理服务市场,公司形成了标准化产品体系,并具有技术开发与服务、软件销售、测控地面系统建设、系统集成等多种盈利商业模式。2025上半年,公司特种领域、民商领域收入占比大致七三开,特种行业持续扩大服务规模利用AI等进一步拓展重点客户覆盖程度,民商领域强化客户拓展、加大测控站网建设力度。2020-2024,公司营收CAGR达80.7%,保持50%以上的毛利率以及30%左右的净利率,充分体现了行业龙头壁垒和竞争优势。

  拟发射自有感知星座拓展太空感知和算力星座服务,为国内当前太空算力具有明确落地场景的运营商。

  近年来伴随着入轨航天器迅速增长,入轨火箭系统和寿命到期的太空垃圾等形成的太空碎片也呈指数级增长,为在轨星座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隐患。公司初步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前完成太空感知星座试验星发射,初步建立对外

  服务能力,后续逐步完成高性能感知骨干星座(一期)及低成本感知增强星座(二期)组网工作。公司的太空计算感知星座将依托“上帝视角”实时建立太空星图,为客户星座防碰撞和在轨运营测运控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通过搭载星上AI载荷处理能力,可提供星图探测实时处理、测控数据分析等太空计算任务负载。公司正积极推进太空云产品体系下的智算平台建设,将大模型、智能体技术体系与“洞察者”空间信息分析基础平台、空间资产管理平台、太空态势感知平台等深度融合,未来可提供多种收费模式,例如政府间太空态势感知数据交易、卫星运营商感知数据和测运控服务、保险公司数据服务等。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7/1.59/2.04亿元,同比增长49.0%/25.8%/27.8%;对应EPS为0.79/1.00/1.27元,2025年11月14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88.9/70.7/55.3倍,我们认为低轨卫星组网加速测运控服务为刚需公司竞争优势显著,远期太空感知服务市场需求巨大,此外公司大股东赋能强劲、治理结构稳定,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1)大型星座运营商自建测控网络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出于数据保密、自建地面站网络比较完善等原因星网、垣信等巨型星座厂商可能选择部分或完全自建测控服务公司的远期可达市场可能缩小。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