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继往开来攻坚克难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7 21:30:06
评论:0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资本市场重要性凸显。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重点提及“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凸显资本市场重要性。理解高质量普惠金融,首先明确两点内容,1)何为“重点领域”,《实施意见》提出四大领域,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民生领域和绿色低碳;2)理解“多层次机构组织体系”,一方面,各类银行机构强调分工明确、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其他各类机构特色化补充,凸显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小微企业:构建“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梯度化中小企业培育体系。1)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282家,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86%、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值含量达57%、近三年平均研发比例约5%。展望未来,建议北交所优化上市标准、研究前沿科技领域中小企业准入机制,完善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工具。2)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一方面,新三板作为“轴心”,近年来,挂牌企业结构优化,创新层企业占比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建议进一步增强自身市场功能和服务能力,如优化分层管理标准体系、激活融资工具运用、提高市场规范性等。另一方面,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塔基”,近年来,三四板制度型对接机制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在我国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中,“专精特新”专板已有26家,专板通过标准化分层管理和全方位上市服务,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3)创新型产品盘活普惠金融资产。
以上交所为例,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服务普惠金融,如知识产权ABS、供应链ABS、小额贷款ABS、融资租赁ABS等等。
居民财富:深化买方投顾模式,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要多方合力,1)上市公司,强化投资功能建设,关键是增厚业绩回报、稳定分红预期。2022年以来,A股年度分红回购总额开始显著高于股权融资总额,A股内循环显著优化。2)公募基金,本质是普惠金融产品。一方面,强调投资者中长期回报,如公募薪酬制度改革、推动行业降费、评价制度改革等;另一方面,强调更丰富的产品谱系,实现多元化配置,如跨境ETF、QDII、衍生品等创新产品,以及REITs、量化策略、结构化策略等稳健收益类复杂产品。3)投顾团队,居民财富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强调买方投顾模式,通过将业务收入挂钩客户存续资产规模,保持与客户利益的一致性。
乡村振兴:投融两端协同发力,衍生品助力风险防范。1)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交易商协会引导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乡村振兴票据;2023年,交易所也推出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目前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均有相关债券品种。2)创新型“保险+期货”业务模式助力农业风险管理,截至2024年末,全国范围内累计开展192个“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支持资金2.53亿元,保障现货规模达172.87万吨,覆盖农田约964.35万亩。3)资本市场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农林牧渔作为顺周期投资的重要品种,公募基金对农业企业有一定的配置意愿,一方面,建议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上市、提升二级市场农业新质生产力含量;另一方面,建议丰富反映涉农企业的二级市场指数,增加农业主题公募产品发行。
最后,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在于构建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高质量评价体系。我国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上已有深入的探索,2025年4月,央行、金管局、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重点指标设置200余项,全面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包含贷款、股、债、基金、保险、衍生品等。展望未来,指标的落地实施有望精准引导资本市场各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等。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靖 日期:2025-11-17
小微企业:构建“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梯度化中小企业培育体系。1)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282家,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86%、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值含量达57%、近三年平均研发比例约5%。展望未来,建议北交所优化上市标准、研究前沿科技领域中小企业准入机制,完善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工具。2)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一方面,新三板作为“轴心”,近年来,挂牌企业结构优化,创新层企业占比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建议进一步增强自身市场功能和服务能力,如优化分层管理标准体系、激活融资工具运用、提高市场规范性等。另一方面,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塔基”,近年来,三四板制度型对接机制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在我国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中,“专精特新”专板已有26家,专板通过标准化分层管理和全方位上市服务,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3)创新型产品盘活普惠金融资产。
以上交所为例,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服务普惠金融,如知识产权ABS、供应链ABS、小额贷款ABS、融资租赁ABS等等。
居民财富:深化买方投顾模式,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要多方合力,1)上市公司,强化投资功能建设,关键是增厚业绩回报、稳定分红预期。2022年以来,A股年度分红回购总额开始显著高于股权融资总额,A股内循环显著优化。2)公募基金,本质是普惠金融产品。一方面,强调投资者中长期回报,如公募薪酬制度改革、推动行业降费、评价制度改革等;另一方面,强调更丰富的产品谱系,实现多元化配置,如跨境ETF、QDII、衍生品等创新产品,以及REITs、量化策略、结构化策略等稳健收益类复杂产品。3)投顾团队,居民财富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强调买方投顾模式,通过将业务收入挂钩客户存续资产规模,保持与客户利益的一致性。
乡村振兴:投融两端协同发力,衍生品助力风险防范。1)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交易商协会引导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乡村振兴票据;2023年,交易所也推出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目前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均有相关债券品种。2)创新型“保险+期货”业务模式助力农业风险管理,截至2024年末,全国范围内累计开展192个“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支持资金2.53亿元,保障现货规模达172.87万吨,覆盖农田约964.35万亩。3)资本市场助力农业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农林牧渔作为顺周期投资的重要品种,公募基金对农业企业有一定的配置意愿,一方面,建议支持农业科技型企业上市、提升二级市场农业新质生产力含量;另一方面,建议丰富反映涉农企业的二级市场指数,增加农业主题公募产品发行。
最后,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关键在于构建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高质量评价体系。我国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上已有深入的探索,2025年4月,央行、金管局、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重点指标设置200余项,全面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包含贷款、股、债、基金、保险、衍生品等。展望未来,指标的落地实施有望精准引导资本市场各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等。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靖 日期:2025-11-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