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画“完美故事”系列报告:AI电力的“攻守易形”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7 21:30:06 评论:0
  1、 AI 进入阶段二:从“硬投入”到“软效率”自2022 年11 月ChatGPT 发布,AI 革命浩浩荡荡发展至今已有3 年,AI算力需求激增与电力供应瓶颈成为最突出的矛盾。当前,投资逻辑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关注资本开支的“硬投入”,转向重视运营的“软效率”。一方面,各大科技巨头在投资算力建设,另一方面,大量采购的GPU 因电力不足被闲置,面临缺电的窘境。原因在于AI 数据中心(AIDC)的建设周期中,电力容量审批和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远长于芯片采购。

      2、解决电力问题,是科技巨头们达成2026 年承诺的必要条件经过多轮预期上调,目前市场对科技巨头2026 年的CAPEX 预期已经较高,单纯计算“买算力”(芯片)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如微软CEO 纳德拉所说,供电能力和数据中心建设速度是其目前最大瓶颈。更重要的是沉没成本的体现:一旦电力问题导致芯片闲置,芯片的折旧将大幅侵蚀当期利润,这是其股东无法接受的。因此,2026 年科技巨头对电力的追逐将进一步加速。

      3、攻守易形:从“算力配套”到“电力核心”“AI 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过去中国在AI 产业链中的优势集中在光模块、PCB 等“算力配套”环节,单位价值量较低,议价能力也较弱。

      而国内无论是电网设备还是储能、新能源,技术均明显领先全球,这是我们反复提到的“攻守易形”逻辑中的一环:19-23 年我国通过财政补贴夯实了高端制造业的护城河,并正在借助本轮AI 需求完成产能价值的兑现。

      4、中国的电力优势,不是“暂时的便宜”,而是“体系的领先”第一,中国电力系统规模与结构的双重领先,两个“1/3”足以说明问题: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1/3,每用3 度电就有1 度是绿电。第二,全产业链技术领先:全世界仅中国实现全套特高压设备自主研制,并建立完整技术标准体系,智能电网建设运营全球领先。第三,系统协同能力卓越:从原材料、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的全链条优化。最后,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系统稳定可靠,且电价长期保持在世界较低水平。

      5、 美国AI 电力需求的国内映射——A 股电力新能源的再次腾飞电力缺口成为美国AI 竞赛的“阿喀琉斯之踵”,泛新能源产业链迎重要历史机遇,即将在26 年迎来关键转折点。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关键金属、冷却液、特钢、锂电材料)、发电端制造公司(燃气轮机产业链、光伏风电、储能、核能)、输配电企业(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机柜与连接件、电源管理、功率半导体、液冷等)。

      风险提示:技术进步与应用落地节奏变化、国际局势变化风险等 机构: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曹柳龙/徐嘉奇/李超 日期:2025-11-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