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2026年A股投资策略:牛市两段论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7 23:28:07 评论:0
  一、全球竞争加剧,已经是无法回避的时代背景。“十五五”规划外循环从“跟跑”到“领跑”,直面话语权竞争。A股也应拥抱“竞争思维”,不要惧怕竞争:竞争事件催化确实仍会冲击风险偏好,但竞争加剧已成事实,A股正在转向定价竞争的成败得失。

      优化外循环是“十五五”规划表述变化较多的内容。对外开放从“跟跑”到“领跑”,直面话语权争夺,强化“竞争思维”。实际上,美国“领跑”的全球化进程早已陷入停滞。中国在“跟跑”下能够享受的全球化红利已受限,且中国竞争力提升不断确认,外循环从“跟跑”到“领跑”是大势所趋。

      A股也应拥抱“竞争思维”,不要惧怕竞争:竞争事件催化确实仍会冲击风险偏好,但竞争加剧已成事实,A股定价能反映竞争中一城一池的得失,也能反映竞争终局预期的变化。

      居民资产配置迁移周期与经济、政策和产业周期共振,足以驱动牛市。而大国相对力量变化的周期,是远比居民资产配置迁移周期更长的周期。这个层面乐观预期发酵,可能驱动牛市级别超越历史。

      二、论证“牛市远未结束”的一个角度: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还在起步期。宏观自上而下框架(居民收入效应,货币政策,国际收支)对A股流动性的指示意义不及A股赚钱效应累积程度。我们提示,A股赚钱效应累积正在质变,随着时间的推移,A股增量资金流入的条件会越来越好。

      从A股流动性角度论证“牛市远未结束”: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还在起步期。我们开发了“居民资产配置迁移程度指标”,指示2021年是上一轮居民增配权益的高点,2022-24年是回落期,2025年7-9月刚底部反弹,居民增配权益还有很大空间。

      赚钱效应累积正在质变:2020-21年新发产品净值在2025年9月12日回到了1.0以上,短期主动权益公募的净赎回可能是本轮最后一波;后续产业趋势行情再强化,公募管理规模有望重新扩张;3-4季度后,公募规模扩张正循环可能开启。与此同步,居民风险偏好提升也是渐进的:从理财 → 保险 → 固收+ → 主动权益。

      牛市两段论:2025年的科技结构牛是“牛市1.0”阶段,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2026H2可能启动全面牛,构成“牛市2.0”阶段。

      三、“牛市1.0”可能在2026年春季来到高峰:AI产业趋势还有纵深,但A股AI产业链股价已处于长期低性价比区域。这类似2014年初的创业板,2018年初的食品饮料和2021年初的新能源。历史上,通常需经历“怀疑牛市级别”的调整,再延续产业趋势行情。

      定位AI产业链的长期性价比:利率中枢回落,隐含ERP中枢可能漂移,有效性下降,这个阶段PE极值可以作为参考。目前,通信、电子以及科创50的隐含ERP距离历史低位还有距离,但PE已处于历史绝对高位。当前,AI产业链“产业趋势大波段没结束 + 中小波段有波折 + 长期低性价比区域”,这类似2014年初的创业板、2018年初的食品饮料、2021年初的新能源。这三段都不是大波段行情的结束,但也都出现了季度级别的“高位震荡”和“调整阶段”。重点提示3个历史经验:

      1. 高位震荡阶段:挣估值钱难度增加,新增产业催化/业绩高增延续,也不易向上突破,更偏向是高位震荡区间的反弹。高位震荡阶段通常是季度级别。

      2. 调整阶段:通常由明确的产业扰动触发,这个扰动最终验证不是产业趋势的终结,但却引发了“怀疑牛市级别”的调整。梳理历史可比阶段,触发调整的因素:2014年初的创业板是二维码支付因安全问题被叫停。2018年中食品饮料是经济回落,白酒基本面阶段性承压。2021年初新能源是新能车缺芯,光伏上游硅料价格跳升。本轮可能触发AI产业链调整的因素,我们关注,在新爆款应用出现前,2026年美国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增速,可能在高基数下出现回落。历史上,调整阶段通常也是季度级别,这个调整不是结构牛结束,但调整到牛熊分界附近是合理幅度。

      3. 什么情况下能挣到利率中枢回落的钱?结构牛阶段,估值提升以景气驱动为主。一般要等到全面牛阶段,股市增量博弈,市场基于边际资金成本定价,才能基于低利率打开估值重估空间。

      四、“牛市2.0”可能是全面牛:2026年中游制造供给出清。产能形成增速低于需求增速中枢的细分行业明显增加,自下而上选股胜率提升。“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依次出现框架有效性回归,2026年中“政策底”可能验证的时刻,“牛市2.0”行情有望启动。本轮牛市最终还是“科技牛”或“中国影响力提升牛”,基本面周期性改善 + 新兴产业趋势强化 + 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 + 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共振,支撑全面牛。

      我们仍看好,2026年中开始,基本面周期性改善的方向显著增加。这是全面牛行情的必要支撑。2026年中A股中游制造供给出清线索已非常明确,产能形成增速(2-3%)将低于需求增速中枢(5%左右)。这会带来两个重要变化:1. 供给出清的细分行业和个股明显增加,供给在投研中的权重下降,需求改善即可推演盈利提升、股价上涨。机构投资者自下而上选股的胜率上台阶。2. “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依次出现框架有效性回归,2026年中“政策底”可能验证的时刻,“牛市2.0”行情有望启动。

      2026年供给出清可见度高,讨论需求改善的来源:1. 市场预期2026H1国内经济增速延续震荡 + 政策仍偏向于调结构的组合可能延续,但如果这种情况兑现,2026H2国内“政策底”强化就是绝对大概率。2. 全球都是政策刺激周期,美欧日共振刺激的格局已形成。继续从外循环寻找需求亮点,外需Beta向上还需要时间,但中国经济与非美国家的贸易联系紧密度趋势性上行,2026年外需Alpha仍是投资机会的重要来源。

      2026年盈利预测可能出现两个“五年以来第一次”(21年以来第一次):1. 五年以来第一次全A两非盈利能力有效反弹;2. 五年以来第一次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两位数增长。我们对2025-26年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预测分别为7%(主要是低基数贡献)和14%(盈利能力有效改善)。2025Q4-2026Q4的增速分别为53.4%、8.2%、12.1%、14.2%、41.8%。

      总结支撑全面牛的因素:基本面周期性改善 + 新兴产业趋势强化 + 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 + 中国全球影响力提升共振。周期性改善验证可能触发“牛市2.0”阶段,而本轮牛市最终还是“科技牛”或“中国影响力提升牛”。

      五、2026年行业风格节奏展望:牛市1.0行情已处于高位区域,2026年春季前科技成长可能还有小波段反弹。牛市1.0到2.0的过渡阶段,高股息防御可能占优。牛市2.0阶段“周期搭台,成长唱戏”,“政策底”催化顺周期引领指数突破,最终科技产业趋势和制造业全球影响力提升才是牛市主线。

      2026年三大结构线索:复苏交易(周期Alpha,基础化工、工业金属)、科技产业趋势(牛市2.0还有AI产业链机会,人形机器人,储能、光伏,医药,军工)、制造业影响力提升(化工、工程机械)。

      风险提示:1)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外需回落超预期;2)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后续刺激政策不及预期;3)科技产业趋势进展不及预期;4)地缘政治潜在变化超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傅静涛/程翔/韦春泽/林丽梅/刘雅婧/郝丹阳/冯彧/金倩婧/冯晓宇/林遵东/陆灏川/王雪蓉/牟瑾瑾/李一民/董易 日期:2025-11-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