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北交所投资策略:改革深化 融合加速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11-19 14:50:46 评论:0
  北证四周年,市场近万亿,流动性明显改善,市场功能逐步完善。1)2025年11月15日北证迎来四周年,经过四年发展,北证已逐步融入A股;2)规模:截止11月14日,北证共有28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9008亿,分别相比首日增长248%和212%。北证A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占比和市值占比为56.7%和57%,均为全市场最高,北证已聚集一批设备类、材料类、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代表的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3)流动性:25年日均换手率5.4%,为全A最高,开户数950万,相比首日增长约1.4倍,吸引了一批公募、社保、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参与;4)市场功能逐步完善。做市商制度、融资融券制度、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市场功能逐步完善。

      复盘北证三轮行情,催化因素、参与主体、市场特征不尽相同。2025北证主要受“风格轮动+行业轮动”影响。过去四年中,北证有3次较大级别的行情,分别在23Q4、24Q4和25H1。3轮行情中北证50指数分别上涨了55.8%、132%和47.4%。1)催化因素不同:前两轮为政策驱动,后一轮为产业驱动。23Q4催化因素为北证自身改革下的“深改19条”,24Q4为“一揽子金融改革政策”,而25H1北证主要受deepseek交易、新消费板块交易等影响;2)参与主体不同:

      前两轮活跃资金占比高,后一轮长线机构投资者明显增持。25H1非北证主题权益产品对北证A股的增持幅度达到23H2以来最大幅度,主动权益产品、指数增强基金、量化基金对北证增持增较明显;3)市场特征不同:前两轮波动大,行情短,后一轮波动率下降,持续时间更长。2025H1是北证4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波动率下行的上涨。综合来看,北证经历23Q4、24Q4的两轮上涨后,流动性与估值折价已经消失,因此市场驱动因素转向了风格轮动与行业轮动。

      “风格轮动”与“行业轮动”主导下,北证走势受其行业分布、各行业公司质地影响程度加大。1)行业分布看,北证数量占比靠前的几个行业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汽车、计算机和电子。其中,机械设备与汽车行业受“人形机器人”产业重估较多(25Q1行情),而计算机与电子行业则受“AI”产业链重估(25Q1行情),电力设备则依赖于“反内卷”的涨价(锂电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固态电池等)(25Q4行情);2)随着行情进入纵深,25Q3市场主线转为海外算力,A股相关科技龙头业绩兑现度高,北证相应的映射力度开始减弱;同时,上半年表现较好的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家电等)在25Q3受出口下行的影响较大,同时导致了北证25Q3走弱。

      2026年展望:改革深化,融合加速,关注50ETF和新股发行改革,1)预计2026年北交所改革有所提速,北证50ETF推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新三板制度改革落地预期较高。前两项改革预计最早于26Q1推出。我们预计北证50ETF规模将超百亿,能提升北证流动性,平抑波动性;2)新股发行提速增质。当前每月3-4家的常态化新股发行节奏有望维持,中性预计26年40只新股发行,预计1000万/1500万/2000万资金申购收益率分别为3.75%/3.13%/2.34%。市值配售等改革有望推出。战配资格收紧,建议封闭型公募产品、险资等关注北证战配机遇。

      投资分析意见:上半年关注科技和“反内卷”,下半年关注消费与制造,全年关注新股与次新股。1)26H1关注十五五规划,关注0-1阶段的“未来科技”;AI产业链关注液冷、AI应用等; “反内卷”周期品关注锂电、新型储能等;关注政策加码可能带动的工程机械、消费与服务业等板块。2)下半年或切向顺周期。

      25H1消费刺激和“抢出口”的高基数下,预计26H1同比压力仍在,关注政策加码后,下半年消费+制造修复的动能。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中小企业经营受宏观影响大的风险;)海外贸易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等。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靖/王雨晴/郑菁华/汪秉涵/吕靖华 日期:2025-11-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