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国市场策略展望:需求引领增长 拥抱新核心资产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19 20:44:57 评论:0
  展望2026 年,估值提升将由流动性主导转向盈利驱动,中美“斗而不破”常态化将加大汇率波动,中国市场高弹性与结构化并存。港股受益于流动性改善、基本面提升、AI 重塑估值逻辑,性价比凸显。投资聚焦盈利高增长个股以及逻辑全面升级的出海、AI、新消费等核心资产主题。

      关税战“斗而不破”常态化。 今年以来,中美关税博弈从不确定到可预测。从经济层面看,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的部分被对东盟、印度等地区的出口改善抵消。从市场层面看,经过几次“TACO”交易后,关税相关的负面消息造成的波动逐步减弱。当前,中美达成的共识并未触及双方在产业政策、国家补贴、市场准入等领域的根本分歧,中美科技竞争和战略博弈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这将会重构全球产业链的格局。出海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公司的业绩增长引擎,进入了可持续的黄金发展期。

      从科技创新“一枝独秀”,到AI 赋能与内需升级“双轮驱动”。作为“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6 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再平衡之年,发展重点从强调科技创新成果逐步转向科技创新与产业、消费的深度融和。与其他国家更侧重技术领先的导向不同,中国AI 的发展方向更强调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赋能,AI 的应用将进入百花齐放的新阶段。而作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关键驱动力,聚焦居民的改善型需求去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五五”时期的重要方向,消费观念升级的叙事将催生更多新消费赛道。

      估值提升由流动性主导,转向盈利驱动。在全球主要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流动性将维持充裕,但驱动估值提升空间有限,估值进一步扩张将主要依赖盈利增长。我们需聚焦企业的盈利能力,布局盈利增长强劲的行业和个股,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根据彭博一致预期,尽管主要中国股指明年的盈利增速将达到双位数,但行业和个股的盈利增速分化明显,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健康行业盈利增速居前,成长股业绩弹性预计较大。

      流动性增强下,定价权正在重构。今年,在险资大幅增加股票直投和证券投资基金配置、以及居民部分存款入市的驱动下,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资产定价权正在重构。A 股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险资、公募、ETF 等机构投资者,机构对优质资产的定价权有所上升。港股增量资金则来源于外资回流和南向资金强劲流入。目前,外资在港股存量持股结构中依然占主导地位,比如在互联网龙头、全球性金融和消费公司,同时南向资金在部分港股行业的定价权提升,比如半导体、生物制药等。

      2026 年市场高弹性和结构化将并存。2026 年结构性机会将更突出。无论是内部的结构性升级,还是外部的全球化拓展,其根本动力都源于对“需求”的满足,进而带来企业业绩的可持续增长。建议关注三大主题投资:1. 出海进入黄金期:关注出海投资逻辑具备基本面支撑的行业和个股;2. AI 投资逻辑转向基本面兑现:关注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港股AI 龙头公司、AI 算力、及AI 应用层的机会;3. 消费观念升级:关注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质价比和情绪价值追求的公司。

      投资风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AI 的发展超预期,流动性趋紧等。 机构: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赖烨烨 日期:2025-11-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