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画“完美故事”系列报告(五):AI“泡沫论”?问错了问题!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1-24 10:58:46
评论:0
1、房间里的大象:AI 的宏观影响已不可忽视
AI 作为单一产业,已经具备影响宏观框架的力量。从政策角度看,AI 与国家战略的绑定日益紧密。从产业角度看,AI 的宏观影响带来了康波周期底部遥远却熟悉的“割裂感”:商品价格的涨幅冷热不均,就业和收入的两极分化也在加深。
2、泡沫的体现是算力金融化,即表内&表外融资的隐性扩张市场担心泡沫的诱因是:科技巨头的算力需求已经超出自由现金流增长,巨头一方面在消耗自由现金流,一方面在寻求债务扩张。而更大的危机在表外:通过SPV、UPOs、ABL 等将债务打包出去,以维持 ROIC 的纸面繁荣。
3、抛开“泡沫论”的思考:AI 的“类财政”功能“泡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或者说举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兴产业扩张的必要方式。在我们提出的“场景革命”的四个阶段中,完成“系统搭建”避不开外部融资,也就是所谓 “泡沫”。因此与其说“海外AI 是泡沫”,不如说“海外AI 正在走新兴产业都走过的路”。
不妨换个视角:债务宽松周期中,AI 成为了货币向实体传导的桥梁——边际宽松的货币被AI 借走再在通过主动投资进行“再分配”。25 年的AI 已经形成了“类财政”的影响力,并形成了“正外部性”,即推动了局部的繁荣。从“类财政”的视角下,在美国真正复苏前,AI 的“类财政宽松”不会转向“收紧”。
4、进一步的展望:2026 年即将迎来芯片与工业的“攻守易形”伴随着货币周期的反转,2026 年从“芯片对美供需缺口”到“工业对华供需缺口”的局面即将形成。这种“攻守易形”已经体现在电力端,但不将局限于电力端,而是整个工业体系——人工智能的“人工”要先于“智能”,其中“人”依赖工程师队伍,而“工”则是整个工业体系。
从财报看,这一变化已经初步渗透至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中,AI 链条的海外业务占比和今年涨幅呈明显相关性,但非AI 产业链则没有体现出相关性。结构上,由于电新/化工率先完成了去产能/去库存,有望率先迎来一轮“冰火转换”。
5、行业配置:太阳照常升起,继续配置“有新高”时代的巨轮轰鸣而过,与其纠结泡沫本身,不如从价值投资的视角审视宏观的变革。AI 的下半场中,赢家的角色在中美之间即将发生“攻守易形”。配置上,仍然建议围绕“有新高”的组合——
【有】色金属(金/银/铜/锂);【新】消费(零食/宠物/美 护/旅游出行);【高】端制造:新能源/化工/医疗器械/工程机械/国产算力链。
风险提示:AI 进展不及预期,供给超预期扩张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等。 机构: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曹柳龙/徐嘉奇/王超特 日期:2025-11-23
AI 作为单一产业,已经具备影响宏观框架的力量。从政策角度看,AI 与国家战略的绑定日益紧密。从产业角度看,AI 的宏观影响带来了康波周期底部遥远却熟悉的“割裂感”:商品价格的涨幅冷热不均,就业和收入的两极分化也在加深。
2、泡沫的体现是算力金融化,即表内&表外融资的隐性扩张市场担心泡沫的诱因是:科技巨头的算力需求已经超出自由现金流增长,巨头一方面在消耗自由现金流,一方面在寻求债务扩张。而更大的危机在表外:通过SPV、UPOs、ABL 等将债务打包出去,以维持 ROIC 的纸面繁荣。
3、抛开“泡沫论”的思考:AI 的“类财政”功能“泡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或者说举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兴产业扩张的必要方式。在我们提出的“场景革命”的四个阶段中,完成“系统搭建”避不开外部融资,也就是所谓 “泡沫”。因此与其说“海外AI 是泡沫”,不如说“海外AI 正在走新兴产业都走过的路”。
不妨换个视角:债务宽松周期中,AI 成为了货币向实体传导的桥梁——边际宽松的货币被AI 借走再在通过主动投资进行“再分配”。25 年的AI 已经形成了“类财政”的影响力,并形成了“正外部性”,即推动了局部的繁荣。从“类财政”的视角下,在美国真正复苏前,AI 的“类财政宽松”不会转向“收紧”。
4、进一步的展望:2026 年即将迎来芯片与工业的“攻守易形”伴随着货币周期的反转,2026 年从“芯片对美供需缺口”到“工业对华供需缺口”的局面即将形成。这种“攻守易形”已经体现在电力端,但不将局限于电力端,而是整个工业体系——人工智能的“人工”要先于“智能”,其中“人”依赖工程师队伍,而“工”则是整个工业体系。
从财报看,这一变化已经初步渗透至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中,AI 链条的海外业务占比和今年涨幅呈明显相关性,但非AI 产业链则没有体现出相关性。结构上,由于电新/化工率先完成了去产能/去库存,有望率先迎来一轮“冰火转换”。
5、行业配置:太阳照常升起,继续配置“有新高”时代的巨轮轰鸣而过,与其纠结泡沫本身,不如从价值投资的视角审视宏观的变革。AI 的下半场中,赢家的角色在中美之间即将发生“攻守易形”。配置上,仍然建议围绕“有新高”的组合——
【有】色金属(金/银/铜/锂);【新】消费(零食/宠物/美 护/旅游出行);【高】端制造:新能源/化工/医疗器械/工程机械/国产算力链。
风险提示:AI 进展不及预期,供给超预期扩张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等。 机构: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曹柳龙/徐嘉奇/王超特 日期:2025-11-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