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SAF市场: 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规模化发展政策路径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1-27 15:23:06 评论:0

  航空业碳排放量占据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随着其他行业加速向低碳转型,航空业碳排放量所占比例预计将显著上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作为传统航空燃料的低碳替代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可减少高达80%的碳排放,已成为全球航空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路径之一。然而,全球SAF产业仍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原材料供应受限以及成本高昂等挑战。截至2024年,全球SAF产量约为100万吨,仅占航空燃料总产量的0.3%,且价格是传统航油的2-3倍。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均采取多元化政策措施推动SAF的发展。欧盟和英国建立了“立法强制+市场机制+财政激励”的政策框架,要求航空燃料供应商逐步提高SAF的掺混比例。美国则以财政补贴为核心,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为SAF生产商提供税收抵免,并推动技术研发。新加坡将征收SAF专项费用于SAF的集中采购,同时强制餐饮业回收废油并开发跨境生物质供应链。综合来看,国际经验表明,主要经济体均通过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的政策组合,突破本地SAF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于中国而言,加快发展SAF产业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从减排需求来看,如果SAF掺混比例达到5%,年减排量可达670万吨二氧化碳,这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从经济潜力来看,预计到2050年全球SAF需求将超过3.6亿吨,而中国在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餐厨废油和农林废弃物的数量相对充足,新能源装机容量也很高,这些均为HEFA、AtJ、PtL等技术提供了原料保障,有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此外,SAF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发展潜力巨大,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SAF产业尚在发展初期,发展水平与全球领先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开启试点,期间SAF的价格曾一度超过2万元/吨,是传统航油价格的数倍,甚至显著高于欧美的SAF价格水平。中国国内SAF的产能已达到100万吨,但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面临瓶颈。当前SAF产业缺乏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实现供需的有效平衡。这使得供应链各方及需求方均面临盈利难或成本过高的压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黄卓,何晓贝,吴明华,李政,谢绚丽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