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策略2025年度投资策:展望“现金牛”
大势方向
1)2025 年A 股市场值得期待:年初第三次“国九条”定性后,9 月底更多是在加强力度和幅度下进行政策延续,相较于过去两年,市场风险偏好已然改善,可以更积极一些;2)A 股beta 机会或更强于港股:无论是资金维度还是抗外部风险能力上,A 股“以内为主”的特征使得走势更为稳健,港股暴露风险因素更多,但同时或带来更大弹性机会。
政策主线:
1)不可忽视强监管“后劲”:第三次“国九条”中关于退市、股份减持、股东回报等具体要求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强监管“后劲”持续;
2)重视围绕市值管理政策的机会:围绕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等维度的政策主题机会,包括央国企尤其是破净股市值管理和围绕新兴产业/跨界重组等方向的并购重组主题。
行业比较:
关注行业出清和现金流创造韧性:供需错配下,好的商业模式即不需要太多资本开支就能产生稳定现金流,以及经历产能出清格局改善有望触底反弹的行业,或具备更强配置机会。
风格比较:
1)风格维度看,机构可参与机会中,股东回购或仍是主线:结构性机会大概率不在于“老红利股”,推荐关注股息提升逻辑和注销式回购企业;2)成长风格崛起核心依赖于两个条件,①有大的产业链机会爆发;②扩张性的刺激政策,作为分母敏感性资产,成长风格更受益于分母端改善。左侧布局角度看,2025 年大方向仍是AI+。
资金维度:
1)从“融资市”到“投资市”: 2024 年回购和现金分红超过IPO、再融资、净减持的年度,如若趋势延续,或有助于长期资金入市的长期目标,实现“慢牛”和“长牛”。
2)增量资金之不可抗拒的被动多头崛起:ETF 持仓市值超过主动基金之际,被动产品“吸金”效应直接影响了指数权重行业和个股的收益回报,对主动投资选股赚钱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3)增量资金之“配置荒”下的机构和个人储蓄入市:
机构资金方面,政策+资产荒逻辑下的增量入市。
个人投资者入市:当前存款利率和长债利率持续下行、房产等财富效应减弱的背景下,个人资金入市可期。转化率则取决于2025 年政策和经济回暖下的股市赚钱效应。
风险提示
1、本文统计均是基于历史数据并不代表未来表现;2、政策不达预期风险;
3、因子失效风险;
4、统计误差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