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探索系列:经济预期差与股市变动关系初探

股票资讯 阅读:13 2025-04-21 20:50:49 评论:0

  导读:本文探讨经济预期差与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关联机制及策略应用。数据分析发现,经济短周期波动(超预期过热/低于预期过冷)后的监管层态度为紧缩或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进而影响股市。随着市场有效性提升,投资者可能提前交易政策预期,加速股价反应,从而导致经济短周期波动(超预期过热/低于预期过冷)后股票市场价格发生相应变化。

      经济预期差的度量:采用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关键宏观数据实际值与预期值差异),本报告定义单位化的指数高位(>0.8)代表经济超预期,低位(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超预期/低于预期的不同状态下有不同监管的态度:

      [1] 货币政策:过热期倾向紧缩(净投放负值),过冷期宽松(净投放正值)。

      [2] 财政政策:过热期政府债券增速相对紧缩(15.93%),过冷期相对宽松(15.98%)。

      股市多空判断模型,验证经济短周期波动(超预期过热/低于预期过冷)后股票市场价格发生相应变化,具体策略为过热做空/过冷做多,回测结果如下:

      [1] 市场差异:港股优势显著,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策略年化收益率远超基准(17.06%、19.01% vs 基准负/低收益),且最大回撤低于基准。

      A 股主板(上证、深成指)效果一般。

      [2] 规模效应:大盘股占优,上证50、沪深300 策略年化收益率均超6%,最大回撤显著低于基准(上证50 回撤21.70% vs 基准45.41%)。小盘股失效。可能是因为大盘股票为更受到机构的关注,而机构相对个人,更关注经济的变动。

      [3] 风险收益:空头状态下收益率更高,多头波动率相对较低。

      结论:短期经济预期差通过政策调节间接影响股市,基于此构建的择时策略在港股和大盘股中具备应用价值。

      风险提示:1)总量指标不能代表微观指标;2)历史复盘仅供参考;3)基于模型的定量分析无法代替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定性分析。

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开达 日期:2025-04-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