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政治局会议学习体会策略报告:战略定力不改 以我为主稳中应变
事件:
新华社北京4 月25 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4 月25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学习体会:
在面对整体外部环境高度复杂与不确定性交织,地缘政治与贸易局势受到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作为“两会”后首个研究部署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总体政策基调依旧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中求进”的主线思路。与此同时,会议内容通稿展现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对内,进一步做好自己的经济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在战术上保持柔性,主动下好“先手棋”,充分留足“后手牌”,加强预期管理与政策引导的协同推进,着力做好四个“稳”。对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以对冲美方单方面霸凌行径对贸易局势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形势研判:强化底线思维,强调以我为主
强化“底线思维”应对外部冲击加大。在对外部形势的判断上,从2024 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外部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到2025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再到4 月政治局会议中表述的“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到:第一,决策层对外部冲击影响的认知是一以贯之的;第二,对外部环境的特点概括为具有“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第三,将中美关税博弈界定为“国际经贸斗争”。基于此判断,会议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
以为我主,立足“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在对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本次会议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对国内经济形势“向好”的判断。4 月16 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展现出我国经济在高度外部不确定性下依然保持坚实前行态势。基于此判断,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2) 宏观政策:要加紧实施,用好用足
本次会议指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从政策取向上看,本次宏观政策的定调依旧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描述,增量信息相对温和。
我们认为,一方面这反映出中央对4 月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已有充分的预判与准备,从反制措施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中可见一斑,相关增量政策工具和思路已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所部署的工作任务之中。从今年一季度财政两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的支出强度来看,呈现出较以往更为前置发力的特征,同比增速达5.62%。
另一方面,考虑到后续中美关税博弈中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相较 于贸然推出增量政策,更应加快推进和用好用足当前已出台政策,以静制动、以稳应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再相机抉择,从“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也可看出,中央决策层更注重政策效能的统筹及连贯性。
3) 民生内需: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着力做好四个“稳”本次会议也同样一以贯之延续了“两会”中对于扩内需,保民生的重视,指出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在促进消费方面,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近期中央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服务消费的政策,在促消费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围绕“两新”提质扩围,同步促进商品消费需求释放与服务消费供给扩大,仍将是消费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在稳就业方面,正如我们在《扩内需兴科创,稳发展惠民生》的“两会”系列报告里所分析,今年工作任务的重点是不断聚焦“投资于人”,加大财政对民生的保障,更全面地织牢织密社会安全保障网,而就业即为民生之本,居“四稳”目标之首。
会议强调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截止今年一季度,社会保障和就业部分支出占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64%,较往年同期提升了0.44 个百分点。考虑到下半年毕业季带来的就业压力,我们认为各地会跟进出台稳就业的增量政策。
在稳企业和稳市场方面,会议强调要“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
此外,会议还明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这不仅是中国经济三十年腾飞的关键所在,也依然是应对外部贸易冲击和内部市场结构性问题的根本路径。
在稳预期方面,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我们注意到,中央近期也在不断细化预期管理,科学评估政策效能,并优化政策传导,减少过程中的摩擦和滞后。4 月17 日,国务院围绕“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主题,进行了第十三次专题学习。会议强调,“要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以引导形成明确稳定的市场预期。这与我们之前提出的“战术柔性”不谋而合,比起依赖政策堆砌,应更注重将已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实物产出,并做好必要的预案准备。
4) 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地方化债,持续稳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地方化债方面,本次会议依旧强调了对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自去年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三箭齐发”共计12 万亿元的地方化债方案以来,我们看到今年地方化债速度明显加快,根据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的数据,今年1-2月份,地方政府共发行用于债务置换的再融资专项债10310 亿元,是2024 年同期的4.45 倍。
房地产方面,在2024 年下半年一揽子稳楼市的房地产政策组合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70 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增速已连续四个月正增长,二三线城市的价格指数也较为稳固。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的表述相比,中央此次进一步强调了“持续稳固”的政策导向。
资本市场方面,相较“稳住股市”的说法更进一步,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稳”,更要进一步“活跃”。我们认为,在新“国九条”出台一周年的背景下,资 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活跃”不仅仅是针对股市资产价格表现。也更多的体现在对于投资端,上市公司质量与市值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长钱长投”的制度落地与中长期投资价值理念的加深。在融资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包容性进一步提高。
配置策略
1)本次会议再次强调战略定力,以我为主,以确定性的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挑战。预期管理同政策引导协同发力,有助于稳固微观主体信心。A 股在估值底部支撑下,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背景下,长期来看我们继续战略看多A 股核心资产。推荐关注A 股核心资产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A 系列指数等。
2)短期建议规避对美进出口依赖度较高行业,在后续贸易谈判走势不明朗的情形下,可能会持续承压。相对而言,全球产业链布局更为分散、对美业务敞口较小的企业或将受益。此外,内需正成为经济主动力和稳定锚,或有望利好大众消费品、服务消费以及高质量新消费领域。
3)长期来看,关税壁垒和技术封锁会进一步加快我国“卡脖子”科创领域自立自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科技成长风格或将长期受益。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的新质生产力代表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建议关注新质生产力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中美关系恶化超预期;全球贸易萎缩超预期;政策出台及落地进度不如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政策理解有偏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