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报告:多空因素共存 商品维持震荡格局
海外:1)IMF 将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 月预测的3.3%下调至2.8%,为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2026 年增速预期为3.0%(较此前下调0.3 个百分点)。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引发贸易战,叠加政策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投资意愿下降。2)4 月PMI 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动能减弱,服务业拖累综合表现,滞胀风险上升。尽管制造业暂时回暖,但政策不确定性和价格压力可能抑制复苏持续性。未来需关注美联储政策路径及企业信心变化。3)欧元区4 月制造业PMI 初值48.7,创2023 年初以来最高水平,但仍连续第13 个月低于荣枯线。欧元区4 月制造业PMI 的边际改善更多反映短期订单消化和抢出口效应,而非实质性需求复苏。在贸易政策冲击、服务业疲软及通胀降温的综合影响下,经济前景仍面临显著下行风险。
未来需关注欧央行降息节奏、美国关税谈判进展及德国财政刺激的实际效果,以判断制造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复苏。
国内:1)4 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有针对性的提法较多,释放了积极迎战风险的信号。其中,尽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定位与2024 年12 月9 日时一样,但“加紧实施”、“用好用足”、“更加积极有为”等提高了政策执行力度和节奏的要求;同时重申逆周期调节的“超常规”定位,体现了对当前“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的深刻认识。2)4 月LPR 利率报价维持不变,主要原因是,政策利率保持稳定、净息差压力较大、一季度经济好于预期。后续LPR 走势展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 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可能对国内经济的冲击,预计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
多空因素共存,商品维持震荡格局。一是,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格局,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前景,IMF 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商品市场面临需求走弱的压力;二是,美国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出来,这加剧了特朗普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导致其立场出现摇摆,不断传递出反复的信号(是否下调或取消对华的高关税),扰动市场情绪;三是,国内政策定调积极,高层会议要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预计扩大内需的政策将加快推出,有助于对冲外需面临的冲击,改善内需定价类商品的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