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25Q1业绩深度分析:聚焦韧性内需+弹性科技
【策略观点】
整体盈利:25Q1 全A 非金融石油石化营收、归母净利同比增速均转正。按披露率99.85%计,2025Q1 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0.36%、+5.15%,较2024 年全年环比上行1.12pct、18.97pct,“两新”政策靠前发力,出口需求前置,叠加成本下行,制造业利润修复带动A 股25Q1 复苏弹性;但展望后续,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利润增速转弱压力或将延续至25Q3。
结构表现:创业板表现好于主板/科创板,产业链利润从上游转移至中下游,大类板块中信息技术、中游材料、必选消费相对较佳。
ROE(TTM):25Q1 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ROE(TTM)环比24 年下行0.06pct 至6.52%,总资产周转率延续滑落,而销售利润率则受益于成本下滑而有所修复。
从资本开支情况和投产周期推算,25H2 A 股制造业投产压力将明显改善,但产能利用率能否成功触底回暖还取决于需求端稳增长政策对外需下滑的对冲效果。
行业:“两新”方向、TMT、中游材料利润贡献靠前。梳理不同产业链基本面重点:
科技:算力链业绩初步兑现,各环节节奏分化。国产算力芯片大超预期,算力租赁/PCB/光模块等环节表现亮眼,数据中心及其配套柴发/电源等环节部分个股率先兑现。结合存货/合同负债等指标看,25Q2 产业链业绩有望进一步铺开。应用端,端侧AI 方向上SOC 芯片表现亮眼,而软件层面AI 贡献则仍偏弱。
出口链:24 年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达13.7%,若按中国整体对美出口金额占比估算,上市公司美国业务收入占比或达2%;25Q1 关税对业绩影响尚不明显。
除逆变器、家电/家居表现仍相对较好外,因海外补库动能趋弱+基数效应影响,出口链其余多环节利润增速实际已边际下行。往后看,在现行的关税政策下,25H2 或才能看到本次冲击底部。
消费/医药:修复动能尚不足,新消费+出海创新药是结构亮点。除补贴政策拉动的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整体消费板块修复动能偏弱。反映居民消费开支结构变化的新消费(宠物/教育/潮玩等)、低单价消费品、出海创新药维持相对韧性。
制造:“两新”方向是主要景气线索,新兴方向贡献占比偏弱。“两新”线索景气延续高企(电车、工程机械、轨交设备、电网设备等),尤其智能驾驶兼具β+α;新能源部分领域初见供需格局改善迹象,如风电、逆变器、锂电,但后续仍需警惕关税政策扰动压力。
红利:利润占比或将重拾升势:25Q1 中信稳定风格(主要包括电力、建筑、交运、运营商等)利润占全A(非金融)的比重自高位边际滑落,但后续若关税政策超预期影响外需表现,占比的重新回升将支撑风格相对收益表现。
行业选择上,后续值得关注:1)高景气及改善板块中将继续维持高增的细分:
服务器/算力租赁/算力芯片、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半导体制造、贵金属、工程机械、逆变器;2)稳健类,及困境板块中有望率先回升的方向:半导体、电网设备、电机、宠物食品、免税、创新药、城农商行、水电、运营商等。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海内外经济衰退、关税加征影响大幅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