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八大要点解读:公募新规如何影响行业生态?
核心观点
2025 年5 月7 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包含七大方面,25 条细则。关于《行动方案》对行业生态和各方行为的深远影响,我们第一时间与机构客户进行了探讨。受到访谈内容的启发,我们在本文中从市场参与各方博弈均衡的视角对《行动方案》进行思考和解读,并尝试对其市场影响进行逻辑推演。
要点一: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公募基金或进行“逆向融资择时”,A 股“牛短熊长”的情况缓解;ETF 有望补位再融资,权益规模占比或继续提升;公募基金权益产品总规模长期仍将继续增长。
要点二: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基准选择成为各方博弈关键点。参考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历程,宽基指数有望成为业绩比较基准。静态套利分析下,若统一以沪深300 为业绩比较基准,金融和稳定风格或将迎来大量配平资金,稳健资产或边际受益。动态博弈分析下,不同的基准选择将部分弱化配平压力。
要点三: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
从“重规模重收入”到“重收益重长期”,驱动基金公司与基金投资人的利益绑定。
要点四:督促行业加大薪酬管理力度
面对基于超额收益的新规则,市场或涌现稳健型和积极型两类策略。
要点五:强化监管分类评价的引导作用、重塑行业评价评奖业态、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在基金评价、评奖、信息披露领域反复强调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与前文中的要点一、二、三相呼应。
要点六: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推动产品创新发展,优化注册安排“权益类基金占比”作为重要维度,与“投资者盈亏及占比、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评价情况”一同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预计将带来权益基金占比的提升。
要点七: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促进基金销售从传统“药店”式的产品推销模式,向全面问诊模式逐步转型,真正实现机构与投资人的利益一致性。
要点八: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的引导
复盘历史,我们发现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发行份额与万得全A 走势高度正相关,公募基金倾向于在市场较为火热的时候发行新基金,以此扩大基金管理规模。《行动方案》中提到的“基金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位大量发行基金,基民高位入场的情况,有利于保护投资者。
市场影响分析:推动公募行业成熟发展,A 股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在《行动方案》的指引下,随着相关细则出台和妥善执行,公募行业有望进入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权益资产夏普比逐渐上升,相对其他资产的吸引力增强,提升长线资金配置A 股的动力,进一步丰富居民存款配置渠道,财产性收入和消费需求双改善,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助力国内经济良性循环。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国际环境变化超预期、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