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点评:利差风险缓释,产品结构调整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07-25 23:08:55 评论:0

  2025年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就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保险业专家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触发今年以来首次人身险行业预定利率调整。根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发布的公告,公司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产品调整截至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

  国信非银观点:进入三季度,我们认为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叠加大盘风险偏好回升,利好保险股估值持续改善。短期看,预计本次预定利率的下调将带动行业开启新一轮“炒停售”,利好行业短期以分红险为代表的保费的快速放量。长期看,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将显著优化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监管机制,提高行业预定利率调整效率,降低险企刚性负债成本,建议负债端综合能力较强的关注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友邦保险、中国人寿。

  评论:

  2025年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以来的首次下调

  今年1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向业内下发《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保险业协会将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按照《通知》要求,预定利率最高值取0.25%的整倍数;当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2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在市场长端利率快速下移背景之下,若达到触发条件,保险行业及协会可自行进行相应预定利率的调整,有助于未来提高行业在负债成本管控方面的统一化及敏感性。

  年初以来,预定利率研究值经历多次下调。2024年四季度为2.34%,2025年一季度为2.13%,本次下探至1.99%,与当前长端利率维持低位相匹配。目前,行业现行的普通型寿险、分红险以及万能险的预定利率水平上限分别为2.5%、2.0%、1.5%。按照《通知》要求,现行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已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研究值25bp以上,触发下调机制。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已公布预定利率调整幅度,普通型产品、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将下调至2.0%/1.75%/1.0%,下调幅度为50bp、25bp、50bp,调整时间截至8月31日。我们预计行业将参照以上调整幅度进行人身险产品的切换。进入三季度,短期“炒停售”行为或将持续拉升保费收入,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短期来看,预定利率的明确下调将带动“炒停售”保费的持续扩张,对负债端持续改善预期提供明确支撑。

  预计分红险仍具备较高竞争力

  分红险成为当前行业应对“资产荒”和利率下行的关键工具。从本次预定利率降幅来看,普通寿险及万能险降幅均为50bp,而分红险则保持了25bp的降幅。考虑到分红险具备“保底+浮动”收益率的特点,在当前居民财富管理工具收益下行背景下,预计分红险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浮动收益率部分仍将贡献一定的收益“想象空间”,在有效降低险企的刚性兑付成本的同时,为保单持有人提供较高的收益兑现水平,因此在利率下行时期,分红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资产端收益预期改善,利好行业估值持续提升

  近期长端利率触底回升,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低位的1.84%回升至1.93%。险资固收类资产收益预期改善带动利差损风险持续收窄,叠加预计三季度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利好寿险股估值提升。此外,近期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提升险企收益预期。新准则下险企利润受权益资产波动显著加大,近期以FVTPL为代表的权益资产收益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险企三季度盈利能力预期。随着市场情绪的改善,险资在权益市场的配置比例有望增加,从而推动整体投资收益率上行,为保险股估值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建议:

  进入三季度,我们认为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叠加大盘风险偏好回升,利好保险股估值持续改善。短期看,预计本次预定利率的下调将带动行业开启新一轮“炒停售”,利好行业短期以分红险为代表的保费的快速放量。长期看,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将显著优化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监管机制,提高行业预定利率调整效率,降低险企刚性负债成本,建议负债端综合能力较强的关注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友邦保险、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

  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长端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收益波动等。


国信证券 孔祥,王京灵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