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定期报告:如何看待近期上游资源品行情?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27 15:29:41 评论:0
  一、如何看待近期上游资源品行情?

      近期一系列政策不能作为周期品即刻扩张的标志信号。首先,正如我们上周分析,本轮“反内卷”政策在层级和效果上,更类似于去年国务院主导的“以旧换新”类政策,而非全面供给侧深入改革。其次,市场关注的工信部近期将发布的部分行业稳增长指导性文件更多属于产业方向性指导,而非财政或货币层面的强刺激。因此不会像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期那样形成周期性商品供给收缩与价格上涨的共振效应。第三,关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我们认为其更具地缘政治与战略资源属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重启大基建信号。这一超级工程是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塑造跨境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综合战略实践,并非简单拉动国内周期品需求的传统基础设施扩张项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透露总量政策边际回收信号。正如我们此前预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未推出额外的“棚改”等宏观刺激政策。本周《人民日报》7 月17 日头版“微观察”报道准确总结了会议上总书记发言细节,这些表述一方面呼应了2023 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强调的“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另一方面释放出下半年总量刺激政策边际回收的前期信号,暗示未来财政、货币、监管政策将逐步趋严。其次,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强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这或意味着在总量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指数市场承压或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第三,对于产能问题,总书记强调要从“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观察产业布局。可以看出,这次的政策导向要求清醒克制,并非是市场预期的那种“2016 年式供给侧大规模扩张”。

      中美元首会晤可能性上升,科技股或迎结构性利好。上周,美国允许英伟达恢复对中国出口H20 AI 芯片,迅速引发科技板块反弹。美国商务部长证实,该决策是围绕稀土供应谈判的一部分,表明高科技出口政策正出现转向信号。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在多个重要版面强调“中美友谊”,传递出官方愿意缓和关系的意图。彭博社等媒体也报道特朗普有望在10 月访华。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从现在至10 月期间,中美各层级的互动和官方公告预计将以“缓和”和“建设性”为主基调,冲突升级的风险相对较低。综合来看,技术出口松绑、媒体语境营造及高层互动节奏同步改善,未来数月科技股具备显著结构性利好。

      综合特朗普近期推文与多批报道,不排除他正对欧盟极限施压,以期促成一项对美国更有利的贸易协议,这一过程或将增加全球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尽管短期内资本市场面临风险提升,但我们仍认为欧盟与美国年底前签署协议的概率较大。总的来看,阶段性施压或加剧短期波动,但随着协议推进和市场信心恢复,全球资本市场中期稳定预期仍然合理。

    二、投资建议

      综上所述,三季度基本面特征可以归纳如下:核心城市楼市与转口贸易面临更大压力,政策总量边际收紧,风险偏好将主要受到“舆情与预期管理”机制以及9 月3 日抗战阅兵、预计10 月或会召开的四中全会与中美元首峰会三大重要事件的影响,整体维持高位。在资产配置结构上,建议继续执行“哑铃型策略”:集中布局科技+军工板块,以及非银行体系以外的红利类资产。

    风险提示:全球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超预期,政策变化的节奏复杂性超预期等。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驰/张文宇 日期:2025-07-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