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杠铃超额:不止牛市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7-27 23:22:12
评论:0
本周上证指数涨1.67%,宁组合涨5.00%,科创50 涨4.63%,创业板指涨2.76%,恒生指数涨2.27%,大盘成长风格涨幅居前。本周全A 日均交易额18486 亿,环比上周有所上升。
本周机构重仓的科创50 指数、创业板指涨幅居前,而银行和小微盘相对跑输,符合我们在此前周报《最佳的选择:“创”》和《首次向杠铃超额发起挑战!》的判断:当前以银行-微盘为代表的极致杠铃策略虽尚存一定绝对收益空间,但超额有效性在下滑,同时以低估值大盘成长为代表“中间资产”正在出现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的回摆,这点暗示尤其在今年三季度创业板指+科技科创的占优表现是大概率且可持续的。
对于本周上证综指突破3600 点,接近924 行情后高位3674 点,我们自407 黄金坑兑现后始终维持“大盘是始终会比预期得强”的判断,这种乐观预判源于外部弱美元持续回流非美资产+内部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两者共同推动股市流动性宽松,对应不断有增量资金涌入。
事实上,当前增量资金已经有共振现象,这点在过去几年极为罕见:1、公募主动型基金开始回暖,与固收+资金持续入场并已形成明显赚钱效应;2、当前两融余额来到1.92 万亿,接近3 月的前高1.94 万亿,7 月至今融资盘净流入达到841 亿元,活跃度明显提升;3、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低利率环境下使得保险为代表的资金再度入场支撑指数。在这种资金环境市场已不再忧虑“二次探底”,而对于后续是否能持续创新高步入牛市十分关注。我们认为当前基于流动性步入牛市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向上空间虽暂无法明确但眼下依然重在结构,买对方向是核心,再次强调Q3 重心是在创业板指+科技科创。
1、从交易逻辑上,一般成交量较上一中枢放大20-30%代表交易热度明显上升,温和放大30-50%意味着正在开启一轮新的上涨趋势,而放大50%结合起点估值偏低往往对应着牛市开启。从目前看,全A 量能在此前1.2 万亿中枢提升50%至1.8 万亿以上,值得重视。参考上一轮增量资金推动流动性牛市(2014-2015 年),上证综指呈现指数突破要伴随量能突破、量能上台阶则指数上台阶。相反,如果指数新高而量能未新高,则可能有“假突破”的隐患。
2、从定价逻辑上,我们认为大盘需要关注下周两大重大事件:1、外部是27-30 日中美瑞典关税会谈以及8 月1 日美国关税大限日;2、内部是7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如果中美关税问题能够逐步偃旗息鼓达成共识,同时能够看到全球财政扩张推动PMI 扩张,在中美欧商业库存水平均不高的前提下,这种政治博弈力量的缓和与经济周期力量的回摆,都会促成类比2020“中美欧共振论”,那么大盘将步入牛市,眼下低估值大盘成长占优能持续。
在结构层面,基于理性的角度,在当前低通胀局面未彻底终结之前,我们并非在当前强调以银行-微盘为“杠铃策略”失效,准确地说是绝对收益空间尚存,但超额表现会受到来自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低估值大盘成长+科技科创的挑战。具体逻辑如下:1、目前银行-微盘杠铃-中间资产(创业板指、沪深300)收益分化达到历史极值;2、目前量化新规将对微盘股增量资金形成约束,而四大银行股息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值低于2.5%,均暗示银行将处于高位震荡;3、基于主动信贷创造论,流动性将逐步从绝对低估值向相对低估值蔓延,呈现银行先涨,非银跟涨,再到科技与低估值大盘成长上涨的历史规律。同时,对于杠铃中间资产超额回升最准确地表达是:反银行-微盘杠铃超额=以A500 指数为代表各细分行业龙头超额回升,创业板指则得益于估值在历史30%分位以下且业绩增长与趋势在宽基指数中占据优势,或将成为最为收益的方向:
1、对于银行:目前看,银行指数自高点回撤达到7%,港股银行维持相对稳定跌幅为A 股银行一半左右。客观而言,当前银行板块估值提升大致接近2020 年中茅指数水平,未形成极致泡沫化,结合主动信贷创造论下社融扩张,以及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过程仍在持续,目前银行板块处于“跌而不倒”的状态,虽没超额收益但明确看空银行板块也是不准确的。
2、对于创业板指+科技科创:基于宏观策略视角,当前长期利率下移放缓和国内外扰动因素转向积极,叠加“反内卷”等长期有利于产能出清、竞争格局改善和通胀回暖的政策出台;在产业层面,AI(算力)、港股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半导体、新能源(车)等新动能相继迎来各自的周期性拐点,这无疑再次为低估值大盘成长和所谓“中间资产”重回超额有效性提供条件。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机构: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林荣雄/邹卓青 日期:2025-07-27
本周机构重仓的科创50 指数、创业板指涨幅居前,而银行和小微盘相对跑输,符合我们在此前周报《最佳的选择:“创”》和《首次向杠铃超额发起挑战!》的判断:当前以银行-微盘为代表的极致杠铃策略虽尚存一定绝对收益空间,但超额有效性在下滑,同时以低估值大盘成长为代表“中间资产”正在出现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的回摆,这点暗示尤其在今年三季度创业板指+科技科创的占优表现是大概率且可持续的。
对于本周上证综指突破3600 点,接近924 行情后高位3674 点,我们自407 黄金坑兑现后始终维持“大盘是始终会比预期得强”的判断,这种乐观预判源于外部弱美元持续回流非美资产+内部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两者共同推动股市流动性宽松,对应不断有增量资金涌入。
事实上,当前增量资金已经有共振现象,这点在过去几年极为罕见:1、公募主动型基金开始回暖,与固收+资金持续入场并已形成明显赚钱效应;2、当前两融余额来到1.92 万亿,接近3 月的前高1.94 万亿,7 月至今融资盘净流入达到841 亿元,活跃度明显提升;3、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低利率环境下使得保险为代表的资金再度入场支撑指数。在这种资金环境市场已不再忧虑“二次探底”,而对于后续是否能持续创新高步入牛市十分关注。我们认为当前基于流动性步入牛市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向上空间虽暂无法明确但眼下依然重在结构,买对方向是核心,再次强调Q3 重心是在创业板指+科技科创。
1、从交易逻辑上,一般成交量较上一中枢放大20-30%代表交易热度明显上升,温和放大30-50%意味着正在开启一轮新的上涨趋势,而放大50%结合起点估值偏低往往对应着牛市开启。从目前看,全A 量能在此前1.2 万亿中枢提升50%至1.8 万亿以上,值得重视。参考上一轮增量资金推动流动性牛市(2014-2015 年),上证综指呈现指数突破要伴随量能突破、量能上台阶则指数上台阶。相反,如果指数新高而量能未新高,则可能有“假突破”的隐患。
2、从定价逻辑上,我们认为大盘需要关注下周两大重大事件:1、外部是27-30 日中美瑞典关税会谈以及8 月1 日美国关税大限日;2、内部是7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如果中美关税问题能够逐步偃旗息鼓达成共识,同时能够看到全球财政扩张推动PMI 扩张,在中美欧商业库存水平均不高的前提下,这种政治博弈力量的缓和与经济周期力量的回摆,都会促成类比2020“中美欧共振论”,那么大盘将步入牛市,眼下低估值大盘成长占优能持续。
在结构层面,基于理性的角度,在当前低通胀局面未彻底终结之前,我们并非在当前强调以银行-微盘为“杠铃策略”失效,准确地说是绝对收益空间尚存,但超额表现会受到来自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低估值大盘成长+科技科创的挑战。具体逻辑如下:1、目前银行-微盘杠铃-中间资产(创业板指、沪深300)收益分化达到历史极值;2、目前量化新规将对微盘股增量资金形成约束,而四大银行股息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值低于2.5%,均暗示银行将处于高位震荡;3、基于主动信贷创造论,流动性将逐步从绝对低估值向相对低估值蔓延,呈现银行先涨,非银跟涨,再到科技与低估值大盘成长上涨的历史规律。同时,对于杠铃中间资产超额回升最准确地表达是:反银行-微盘杠铃超额=以A500 指数为代表各细分行业龙头超额回升,创业板指则得益于估值在历史30%分位以下且业绩增长与趋势在宽基指数中占据优势,或将成为最为收益的方向:
1、对于银行:目前看,银行指数自高点回撤达到7%,港股银行维持相对稳定跌幅为A 股银行一半左右。客观而言,当前银行板块估值提升大致接近2020 年中茅指数水平,未形成极致泡沫化,结合主动信贷创造论下社融扩张,以及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过程仍在持续,目前银行板块处于“跌而不倒”的状态,虽没超额收益但明确看空银行板块也是不准确的。
2、对于创业板指+科技科创:基于宏观策略视角,当前长期利率下移放缓和国内外扰动因素转向积极,叠加“反内卷”等长期有利于产能出清、竞争格局改善和通胀回暖的政策出台;在产业层面,AI(算力)、港股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半导体、新能源(车)等新动能相继迎来各自的周期性拐点,这无疑再次为低估值大盘成长和所谓“中间资产”重回超额有效性提供条件。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机构: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林荣雄/邹卓青 日期:2025-07-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