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国家生育补贴:千呼万唤始出来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07-29 08:52:32
评论:0
核心观点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于2025 年7 月28 日公布,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育压力。我们认为,本次国家育儿补贴符合国际标准,国家育儿补贴有利于提振相关母婴消费产业链,从国际经验来看为扭转生育率趋势除育儿补贴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据我们估算,2025 年符合条件的育儿补贴总额或约为1100 亿元左右,占2025 年社零比重约0.16%左右。
一、国家育儿补贴符合国际标准
根据方案,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 元,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发达国家的育儿补贴标准各不相同,总体上看,每孩每年获得的补贴占该国人均GDP 的比例通常在2.4%到7.2%之间。以2024 年的数据计算,我国育儿补贴标准占人均GDP 的比例约为3.8%,处于国际标准的合理区间之内,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从发放规模来看,我们结合需要补发的2022 年至2024 年出生婴幼儿人数以及2025 年出生婴幼儿人数(假设为前三年均值)估算,预计2025 年符合条件的育儿补贴合计约1100 亿元左右。
二、从国际经验来看扭转生育率趋势除育儿补贴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
除生育补贴之外,逆转生育率趋势仍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协同发力,产假、托育、教育、住房等方面。以韩国为例, 除生育补贴外,父母双方均可享有长达一年的带薪年假,首尔和釜山等城市更为新婚夫妇提供低息购房贷款和租赁补贴,缓解高房价的生育意愿抑制。
再如德国政府出台生育激励配套措施,其中包括长达14 周的妇女生育保护假、父母双方共计长达6 年的育儿假和原税前工资67%的育儿金、补贴至18 周岁的每月最高250 欧元儿童金、以及每年每孩4000 欧元的抵税额度。配套托育设施方面,扩大全日制日托班和小学建设,同时完全免除自幼儿园至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全部费用。
三、国家育儿补贴有利于提振相关母婴消费产业链
我们认为,随着生育补贴政策实施落地,有望改善市场预期,母婴消费产业链或更多获益,汽车、餐饮等领域也可能迎来估值重构。自放开三孩以来,各地积极健全生育配套政策,包括提供生育补贴、完善生育保险、个税减免、产假育儿假、提供托育服务、住房优先保障等,我们理解政策重心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
从大类资产的角度看,随着母婴行业的发展及母婴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叠加生育补贴政策的催化,母婴行业从单一商品零售向多元化领域拓展。依据商品形态的不同,母婴产业可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板块。
商品层面来看,主要包括食品(例如:奶粉、辅食、零食等)、易耗品(例如:纸尿裤、婴幼儿湿巾等)、玩具、服装、孕产妇用品等多个赛道的需求预计将渐进提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服务层面来看,主要涵盖教育、医疗、娱乐出行等多个方面。我们判断,政策层面通过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预计将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此外,考虑新生儿家庭用车有关需求,预计汽车市场也可能保持景气度提升。
四、国家育儿补贴对社零的带动有多大?
方案明确对3 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孩每年发放3600 元补贴,前文预计2025 年补贴合计约1100 亿元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 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率为68.3%,假设悲观(不变)、中性(+5%=73.3%)、乐观(+10%=78.3%),预计政策初期补贴能转化为年度消费区间为751.3-861.3 亿元,假设预测内社零增速为+4.7%,则这部分转化的消费预计占2025 年社零比重约0.16%左右。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动能不足,生育意愿修复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廖博/潘高远/费瑾 日期:2025-07-28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于2025 年7 月28 日公布,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育压力。我们认为,本次国家育儿补贴符合国际标准,国家育儿补贴有利于提振相关母婴消费产业链,从国际经验来看为扭转生育率趋势除育儿补贴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据我们估算,2025 年符合条件的育儿补贴总额或约为1100 亿元左右,占2025 年社零比重约0.16%左右。
一、国家育儿补贴符合国际标准
根据方案,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 元,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发达国家的育儿补贴标准各不相同,总体上看,每孩每年获得的补贴占该国人均GDP 的比例通常在2.4%到7.2%之间。以2024 年的数据计算,我国育儿补贴标准占人均GDP 的比例约为3.8%,处于国际标准的合理区间之内,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从发放规模来看,我们结合需要补发的2022 年至2024 年出生婴幼儿人数以及2025 年出生婴幼儿人数(假设为前三年均值)估算,预计2025 年符合条件的育儿补贴合计约1100 亿元左右。
二、从国际经验来看扭转生育率趋势除育儿补贴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
除生育补贴之外,逆转生育率趋势仍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协同发力,产假、托育、教育、住房等方面。以韩国为例, 除生育补贴外,父母双方均可享有长达一年的带薪年假,首尔和釜山等城市更为新婚夫妇提供低息购房贷款和租赁补贴,缓解高房价的生育意愿抑制。
再如德国政府出台生育激励配套措施,其中包括长达14 周的妇女生育保护假、父母双方共计长达6 年的育儿假和原税前工资67%的育儿金、补贴至18 周岁的每月最高250 欧元儿童金、以及每年每孩4000 欧元的抵税额度。配套托育设施方面,扩大全日制日托班和小学建设,同时完全免除自幼儿园至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全部费用。
三、国家育儿补贴有利于提振相关母婴消费产业链
我们认为,随着生育补贴政策实施落地,有望改善市场预期,母婴消费产业链或更多获益,汽车、餐饮等领域也可能迎来估值重构。自放开三孩以来,各地积极健全生育配套政策,包括提供生育补贴、完善生育保险、个税减免、产假育儿假、提供托育服务、住房优先保障等,我们理解政策重心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
从大类资产的角度看,随着母婴行业的发展及母婴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叠加生育补贴政策的催化,母婴行业从单一商品零售向多元化领域拓展。依据商品形态的不同,母婴产业可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板块。
商品层面来看,主要包括食品(例如:奶粉、辅食、零食等)、易耗品(例如:纸尿裤、婴幼儿湿巾等)、玩具、服装、孕产妇用品等多个赛道的需求预计将渐进提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服务层面来看,主要涵盖教育、医疗、娱乐出行等多个方面。我们判断,政策层面通过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预计将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此外,考虑新生儿家庭用车有关需求,预计汽车市场也可能保持景气度提升。
四、国家育儿补贴对社零的带动有多大?
方案明确对3 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孩每年发放3600 元补贴,前文预计2025 年补贴合计约1100 亿元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 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率为68.3%,假设悲观(不变)、中性(+5%=73.3%)、乐观(+10%=78.3%),预计政策初期补贴能转化为年度消费区间为751.3-861.3 亿元,假设预测内社零增速为+4.7%,则这部分转化的消费预计占2025 年社零比重约0.16%左右。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动能不足,生育意愿修复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超/廖博/潘高远/费瑾 日期:2025-07-2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