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数据快评:下半程开局良好 高附加值商品领跑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08-09 09:06:43
评论:0
事项:
8 月7 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出口数据。我国7 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后同)同比增长7.2%,进口增长6.1%,贸易顺差982.4 亿美元。1-7 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1%,进口下降2.7%,贸易顺差6835.1 亿美元。
评论:
出口增长态势延续,高附加值产品领跑
2025 年7 月出口商品规模为3217.8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2%,较6 月的5.9%提升1.3%,同时也显著超过一致预期5.8%的水平。下半年开局良好,高附加值商品出口表现亮眼,“抢出口”效应与转口贸易回暖成为主要推动力。
从外需上看,7 月出口延续回升势头,欧元区制造业PMI 升至49.8 并持续回升,而美国(48.0)和日本(48.9)略有下降,中国出口新订单PMI 降至47.1,均仍处于荣枯线以下,显示全球制造业虽有一定回暖,但外需强度仍有待观察。从高频的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近期已出现小幅回落,表明前期“抢出口”带来的运输需求高峰有所缓解,外需仍存在不确定性。
从政策上看,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出支持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优化出口退税等举措,凸显稳外贸将成为下半年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发力点。而在近期落幕的斯德哥尔摩中美经贸会谈上,双方完成“延期90 天”文本对表,但缓冲期的延长并未给出确定性结论。短期出口或因关税窗口期再度迎来出货高峰,但持续性仍需关注外需与关税政策走向。
进口修复势头显现,增速波动回升
2025 年7 月进口同比增长4.1%,较6 月的1.1%明显回升,创年内最高增速,反映国内需求与补库动能进一步增强。从金额看,7 月进口额达2235.4 亿美元,高于近三年同期水平。季节性来看,7 月进口额较6月小幅回升。展望后续,若国内需求延续回暖、政策端继续加力稳增长,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与补库周期推进,进口增速有望保持温和上行态势。
结构上,出口端高技术产品引领,进口结构边际改善商品结构方面,出口端高技术与优势产业保持强劲势头,进口端大宗与关键原材料降幅收窄,结构修复持续推进。
7 月出口中集成电路(20.5%)、汽车(9.7%)、船舶(15.5%)等产品累计同比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速较上月分别回升1.6 和1.5 个百分点,表现亮眼。陶瓷产品(1.5%)、稀土(-24.2%)、成品油(-17.7%)等环比改善明显,而手机(-10.5%)、船舶(15.5%)等则较上月有所回落,出口结构分化特征延续。整体来看,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比重持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中高端环节嵌入度不断加深。
7 月进口中铜矿砂(17.3%)、集成电路(8.0%)、机床(1.3%)等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铜矿砂进口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3.1 个百分点,带动整体进口增速改善。铁矿砂(-17.9%)、原油(-11.2%)、农产品(-8.0%)、医药(-6.1%)等尽管仍为负增长,但降幅均较上月有所收窄,进口结构呈现修复迹象。
区域上,新兴市场拉动作用突出
分国别看,7 月对欧盟(7.0%)、日本(4.4%)、东盟(13.5%)、印度(13.4%)等主要市场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东盟的出口增速在主要市场中依旧领先。美国市场出口同比降幅扩大至-12.6%,连续三个月下滑,对俄罗斯(-8.5%)和巴西(-3.0%)出口也延续负增长,部分传统市场需求仍承压。
从走势看,受关税等因素影响,美国市场出口持续承压;而东盟和印度出口表现稳步向好,展现出出口目的地替代的格局。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高增速对冲了部分发达经济体需求疲弱的影响,继续成为拉动整体出口的重要力量。
总结看,压力与博弈交织,新兴市场与政策托底成出口关键支撑往后看,8 月及之后出口走势将进入政策与需求的双重博弈期。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不确定性在下半年仍可能集中释放。特朗普月初已表态可能最早在本月底对药品加征关税,并很快对半导体征税。
这些举措或将影响中国相关领域进出口,对全球供应链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中欧经贸关系仍面临新能源及补贴调查等摩擦的不确定性;而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则在RCEP 与区域产业链协同带动下,有望延续较快增长。全球经贸格局在保护主义抬头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中趋于复杂,中国出口能否在新兴市场拓展、产业链升级和政策托底的支撑下稳住基本盘,将成为下半年外贸的关键考验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下滑。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邵兴宇/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5-08-08
8 月7 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出口数据。我国7 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后同)同比增长7.2%,进口增长6.1%,贸易顺差982.4 亿美元。1-7 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1%,进口下降2.7%,贸易顺差6835.1 亿美元。
评论:
出口增长态势延续,高附加值产品领跑
2025 年7 月出口商品规模为3217.8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2%,较6 月的5.9%提升1.3%,同时也显著超过一致预期5.8%的水平。下半年开局良好,高附加值商品出口表现亮眼,“抢出口”效应与转口贸易回暖成为主要推动力。
从外需上看,7 月出口延续回升势头,欧元区制造业PMI 升至49.8 并持续回升,而美国(48.0)和日本(48.9)略有下降,中国出口新订单PMI 降至47.1,均仍处于荣枯线以下,显示全球制造业虽有一定回暖,但外需强度仍有待观察。从高频的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近期已出现小幅回落,表明前期“抢出口”带来的运输需求高峰有所缓解,外需仍存在不确定性。
从政策上看,刚刚结束的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出支持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优化出口退税等举措,凸显稳外贸将成为下半年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发力点。而在近期落幕的斯德哥尔摩中美经贸会谈上,双方完成“延期90 天”文本对表,但缓冲期的延长并未给出确定性结论。短期出口或因关税窗口期再度迎来出货高峰,但持续性仍需关注外需与关税政策走向。
进口修复势头显现,增速波动回升
2025 年7 月进口同比增长4.1%,较6 月的1.1%明显回升,创年内最高增速,反映国内需求与补库动能进一步增强。从金额看,7 月进口额达2235.4 亿美元,高于近三年同期水平。季节性来看,7 月进口额较6月小幅回升。展望后续,若国内需求延续回暖、政策端继续加力稳增长,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与补库周期推进,进口增速有望保持温和上行态势。
结构上,出口端高技术产品引领,进口结构边际改善商品结构方面,出口端高技术与优势产业保持强劲势头,进口端大宗与关键原材料降幅收窄,结构修复持续推进。
7 月出口中集成电路(20.5%)、汽车(9.7%)、船舶(15.5%)等产品累计同比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速较上月分别回升1.6 和1.5 个百分点,表现亮眼。陶瓷产品(1.5%)、稀土(-24.2%)、成品油(-17.7%)等环比改善明显,而手机(-10.5%)、船舶(15.5%)等则较上月有所回落,出口结构分化特征延续。整体来看,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比重持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中高端环节嵌入度不断加深。
7 月进口中铜矿砂(17.3%)、集成电路(8.0%)、机床(1.3%)等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铜矿砂进口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3.1 个百分点,带动整体进口增速改善。铁矿砂(-17.9%)、原油(-11.2%)、农产品(-8.0%)、医药(-6.1%)等尽管仍为负增长,但降幅均较上月有所收窄,进口结构呈现修复迹象。
区域上,新兴市场拉动作用突出
分国别看,7 月对欧盟(7.0%)、日本(4.4%)、东盟(13.5%)、印度(13.4%)等主要市场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东盟的出口增速在主要市场中依旧领先。美国市场出口同比降幅扩大至-12.6%,连续三个月下滑,对俄罗斯(-8.5%)和巴西(-3.0%)出口也延续负增长,部分传统市场需求仍承压。
从走势看,受关税等因素影响,美国市场出口持续承压;而东盟和印度出口表现稳步向好,展现出出口目的地替代的格局。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高增速对冲了部分发达经济体需求疲弱的影响,继续成为拉动整体出口的重要力量。
总结看,压力与博弈交织,新兴市场与政策托底成出口关键支撑往后看,8 月及之后出口走势将进入政策与需求的双重博弈期。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不确定性在下半年仍可能集中释放。特朗普月初已表态可能最早在本月底对药品加征关税,并很快对半导体征税。
这些举措或将影响中国相关领域进出口,对全球供应链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中欧经贸关系仍面临新能源及补贴调查等摩擦的不确定性;而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则在RCEP 与区域产业链协同带动下,有望延续较快增长。全球经贸格局在保护主义抬头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中趋于复杂,中国出口能否在新兴市场拓展、产业链升级和政策托底的支撑下稳住基本盘,将成为下半年外贸的关键考验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下滑。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邵兴宇/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5-08-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